進退有度

成語拼音

jìn tuì yǒu dù

進退有度成語解釋

指前進後退動作均合法度。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面對複雜的職場競爭時,他始終能做到冷靜應對,取捨之間進退有度,從而贏得了衆人的欽佩。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國家名爲衛國。衛國的朝堂上有一位大臣名叫孔伋。 孔伋爲人聰慧且極具謀略,他在處理國家事務時總能做到進退有度。當時,衛國與鄰國發生了一些領土爭端,雙方劍拔弩張,局勢十分緊張。衛國國君欲立刻發兵攻打鄰國,以彰顯國威。孔伋得知此事後,深知戰爭的殘酷與危害,他決定向國君進諫。 在朝堂之上,孔伋先是詳細分析了雙方的實力對比以及戰爭可能帶來的後果,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國君明白貿然發動戰爭並非明智之舉。國君聽後雖有所猶豫,但仍未打消出兵的念頭。孔伋見此,並沒有一味地強硬進諫,而是暫時退下,等待時機。 他開始在朝堂之外,積極與其他大臣溝通交流,闡述自己對局勢的看法,爭取到了許多大臣的支持。當他覺得時機成熟時,再次面見國君。這次,他結合衆多大臣的意見,以及引用歷史上因輕率發動戰爭而導致國家衰敗的事例,終於成功說服國君放棄了出兵的想法,轉而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了領土爭端。 正是因爲孔伋在這件事情上能夠做到進退有度,該進諫時毫不猶豫,當遇到阻礙時又懂得適時退讓,尋找更好的時機和方法,才避免了一場可能給衛國帶來巨大災難的戰爭。他的這種智慧和行爲受到了衛國百姓和大臣們的敬重。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孔伋這樣進退有度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明白在複雜的局勢中,何時該前進,何時該後退,從而能夠更好地把握時機,成就大事。這種進退有度的品質,不僅在政治上有着重要意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同樣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不能一味地蠻幹,而要懂得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前進或後退,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順暢。

進退有度-成語圖片

進退有度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