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有節

成語拼音

jìn tuì yǒu jié

進退有節成語解釋

指前進後退動作均合法度。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面對複雜的局勢時,他總能巧妙應對,做到進退有節,從而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名爲衛國。衛國的國君衛靈公雖然在治國理政方面有一定的才能,但他的性格卻頗爲複雜。 當時,衛國朝堂中有一位大臣名叫王孫賈,他聰明睿智且忠誠正直。有一次,衛靈公決定對外發動一場戰爭,王孫賈認爲此時並非最佳時機,便向衛靈公進諫,分析其中的利弊。然而,衛靈公卻被一時的意氣所左右,執意要進行這場戰爭。 王孫賈深知此次行動的風險,但他作爲臣子,又不能公然違抗國君的命令。於是,在戰爭籌備過程中,王孫賈表現得進退有節。他一方面積極配合衛靈公的安排,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確保軍隊的物資供應和各項準備工作順利進行;另一方面,他又暗中尋找合適的時機,再次向衛靈公闡述自己的觀點。 在戰爭即將打響之際,王孫賈終於找到一個機會,與衛靈公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談。他引經據典,以歷史上諸多因盲目發動戰爭而導致國家衰敗的事例來提醒衛靈公,希望他能慎重考慮。衛靈公在王孫賈的誠懇勸說下,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決定。 最終,衛靈公權衡利弊,決定放棄這場戰爭。而王孫賈也因爲他在這件事情上的進退有節,既維護了國君的權威,又成功避免了一場可能給國家帶來災難的戰爭,贏得了衛靈公的信任和讚賞。 王孫賈的故事成爲了衛國的一段佳話,人們紛紛稱讚他在複雜的局勢面前能夠做到進退有節,這種智慧和品德也爲後人所敬仰和學習。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王孫賈這樣懂得進退有節的人物還有很多。他們在面對各種困境和抉擇時,能夠以一種恰當的方式來處理,既不激進冒進,也不退縮逃避,從而在複雜的環境中保持自己的立場和原則,爲國家和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做出貢獻。這種進退有節的品質,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進退有節-成語圖片

進退有節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