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困扶危
成語拼音
- jiù kùn fú wēi
救困扶危成語解釋
- 救濟、扶助陷於危難的人。
典故出處
- 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爲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
成語典故
- 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爲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回
成語造句
- 在那災難深重的時刻,總有一羣勇敢的人挺身而出,救困扶危,給人們帶來希望和力量。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經常遭受天災人禍,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在這個國家的一個小鎮上,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人。他心地善良,看到鄉親們遭受苦難,心中十分不忍。一天,李明在集市上看到一位老人因爲飢餓暈倒在地,他毫不猶豫地跑過去,將老人扶起,並給老人買了食物和水,讓老人慢慢恢復了體力。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明幫助的人越來越多。他會幫助貧困的家庭送去糧食和衣物,會照顧生病的老人和孩子,會爲失去家園的人們提供住所。他的善舉傳遍了整個小鎮,人們都對他充滿了敬佩和感激。
有一次,小鎮遭遇了一場特大洪水,許多房屋被沖毀,百姓們流離失所。李明毫不猶豫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他帶領着一些志願者,一起幫助被困的人們脫離危險,爲他們尋找食物和住所。在救援的過程中,李明遇到了一位孕婦即將臨盆,情況十分危急。他不顧自己的安危,找來一輛馬車,將孕婦送往附近的醫館。經過一番努力,孕婦順利產下了一個健康的嬰兒,李明也鬆了一口氣。
在李明的努力下,小鎮的人們逐漸度過了難關。他的行爲也引起了當地官員的注意,官員對他的善舉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並決定給予他一定的獎勵。然而,李明卻婉拒了官員的獎勵,他說:“我所做的這些只是爲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並不是爲了得到獎勵。”
李明的事蹟被人們傳頌開來,他成爲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救困扶危,他的善良和愛心如同溫暖的陽光,照亮了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在歷史的長河中,像李明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不顧個人得失,挺身而出,幫助那些處於困境中的人們。他們的行爲不僅體現了人性的光輝,也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正如《禮記·禮運》中所說:“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救困扶危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它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幸福。我們應該向李明這樣的人學習,在生活中多關心他人,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救困扶危的精神永遠傳承下去。
救困扶危-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