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民水火

成語拼音

jiù mín shuǐ huǒ

救民水火成語解釋

水火比喻深重的災難。把老百姓從深重的災難中拯救出來。

典故出處

《孟子·滕文公下》救民於水火之中,取其殘而已矣。”

成語典故

謖如此來,是要救民水火,不想無民可救,只有賊可殺呢。★清·魏秀仁《花月痕》

成語造句

在那動盪的年代,無數仁人志士挺身而出,立志救民水火,爲百姓謀福祉。

成語故事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國家正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這個國家的君主昏庸無道,沉迷享樂,對百姓的疾苦不聞不問。他橫徵暴斂,百姓生活困苦不堪,餓殍遍野,民不聊生。 在這個國家的邊境地區,有一位年輕的將領名叫李義。他目睹了百姓所遭受的苦難,心中充滿了對他們的同情和憐憫。李義自幼習武,有着高超的武藝和過人的膽識。他深知,如果繼續讓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這個國家將會走向滅亡。 於是,李義決定挺身而出,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他開始召集志同道合的人,組建了一支義軍。他們在各地宣傳自己的理念,號召百姓起來反抗暴政。 一開始,他們的力量非常弱小,但是李義毫不氣餒。他帶領着義軍不斷地與敵軍作戰,逐漸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在戰鬥中,李義總是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面,他的勇氣和決心感染了每一個義軍士兵。 隨着時間的推移,義軍的力量越來越強大,得到了越來越多百姓的支持和擁護。他們所到之處,百姓們紛紛響應,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來。 在一次關鍵的戰役中,李義帶領義軍與敵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敵軍人數衆多,武器精良,但是李義毫不畏懼。他巧妙地運用戰術,指揮義軍與敵軍周旋。經過數日的激戰,最終義軍取得了勝利,敵軍節節敗退。 這場勝利極大地鼓舞了百姓的士氣,也讓李義的名聲傳遍了整個國家。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義軍中來,他們一起向着首都進發,準備推翻昏君的統治。 當他們到達首都時,昏君驚恐萬分,他派出了大量的軍隊來鎮壓義軍。但是,此時的義軍已經勢不可擋。在百姓的支持下,他們成功地攻破了首都的城門,衝進了皇宮。 昏君最終被擒獲,他的暴政也隨之結束。李義帶領着義軍建立了一個新的政權,開始實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減輕百姓的負擔,讓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李義的義舉被百姓們傳頌千古,他成爲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救民水火,爲百姓帶來了希望和光明。從此,這個國家在李義的帶領下,走向了繁榮昌盛的道路。而李義救民水火的故事,也成爲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激勵着後人不斷地爲了正義和公平而努力奮鬥。

救民水火-成語圖片

救民水火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