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金抵璧
成語拼音
- juān jīn dǐ bì
捐金抵璧成語解釋
- 指不重財物。
典故出處
- 語本晉·葛洪《抱朴子·安貧》上智不貴難得之財,故唐虞捐金而抵璧。”
成語典故
- 陛下貞觀之初,動遵堯舜,捐金抵璧,反樸還淳。★唐·魏徵《十漸不克終疏》
成語造句
- 他對於名利毫不在意,面對鉅額財富和珍貴寶物,依舊保持着那份淡泊,就像古人所追求的那種捐金抵璧的境界。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叫子罕的人,他以清正廉潔而聞名。
當時,有一個宋國人得到了一塊美玉,他認爲這是世間罕見的珍寶,於是決定將它獻給子罕。這人滿懷欣喜地捧着美玉來到子罕的府邸,對子罕說道:“大人,這是我偶然得到的一塊美玉,如此珍貴的寶物,只有像您這樣德高望重的人才能配擁有它,所以我特來將它獻給您。”
子罕看着那美玉,色澤溫潤,的確是難得的佳品,但他卻神色平靜地回答道:“你以美玉爲寶,而我卻以不貪爲寶。如果我收下了你的美玉,那我們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不如你還是帶着它回去吧。”那人聽了子罕的話,感到十分驚訝和敬佩,最終帶着美玉離開了。
子罕的這種行爲,正如古人所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他深知財富的誘惑,但更堅守自己內心的原則和底線。他不被珍貴的寶物所迷惑,堅持自己廉潔的品行,這種品質在當時的社會中顯得尤爲可貴。
子罕捐金抵璧的舉動,在宋國迅速傳開,人們對他的敬重之情愈發深厚。他的事蹟成爲了衆人傳頌的佳話,也爲後世樹立了一個廉潔奉公的榜樣。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官員都以子罕爲楷模,努力保持清正廉潔,爲百姓謀福祉。
這種廉潔的品質不僅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意義,在現代社會同樣不可或缺。它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子罕捐金抵璧所體現出的高尚品德都值得我們銘記和學習,讓我們在面對各種誘惑時,能夠堅守自己的本心,秉持正義和廉潔,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捐金抵璧-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