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棄前嫌

成語拼音

juān qì qián xián

捐棄前嫌成語解釋

拋棄舊有的嫌隙。

典故出處

漢·王褒《九懷·株昭》瓦礫進寶兮,捐棄隨和。”

成語典故

看在兒女面上,就捐棄前嫌,破鏡重圓吧。★陳國凱《兩情總是久長時》

成語造句

在這次合作中,他們二人都展現出了極大的誠意,最終成功捐棄前嫌,攜手共創輝煌。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故事展現了人性的複雜與偉大。 在春秋時期,有兩個國家,吳和越,它們之間長期存在着激烈的爭鬥和仇恨。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更是彼此視爲死敵。 起初,越國戰敗,勾踐被迫到吳國爲奴。在吳國,他受盡屈辱,但他忍辱負重,暗中積蓄力量。最終,勾踐成功回到越國,開始了臥薪嚐膽的艱苦復國之路。 而吳王夫差在戰勝越國後,逐漸變得驕傲自大,沉迷於享樂之中。他的大臣伍子胥多次進諫,提醒他要警惕越國的復仇,但夫差卻聽不進去,反而對伍子胥心生嫌隙。 與此同時,越國的勾踐在范蠡、文種等大臣的輔佐下,國力日益強盛。勾踐一直沒有忘記在吳國所受的恥辱,他時刻準備着向吳國復仇。 然而,在這個關鍵時刻,吳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夫差聽信讒言,竟然賜死了伍子胥。伍子胥在臨死前悲憤地說:“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掛在東門上,我要親眼看着越國的軍隊打進吳國。” 勾踐得知這個消息後,知道機會來了。他率領越國大軍進攻吳國,而此時的吳國已經失去了伍子胥這樣的良將,根本無力抵抗越國的進攻。 在戰爭中,夫差陷入了絕境。就在他感到絕望的時候,勾踐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想到了兩國之間多年的仇恨和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他不願意讓這種仇恨繼續下去。於是,勾踐決定捐棄前嫌,放過夫差。 夫差對於勾踐的這個舉動感到十分震驚和羞愧。他意識到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爲是多麼的錯誤。最終,夫差選擇了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越國戰勝吳國後,勾踐成爲了霸主。但他沒有忘記曾經的苦難和教訓,他努力治理國家,讓越國變得更加繁榮昌盛。而他捐棄前嫌的舉動,也成爲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被人們傳頌至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仇恨和爭鬥只會帶來破壞和痛苦,而捐棄前嫌、放下過去的恩怨,才能迎來和平與發展的未來。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遇到各種矛盾和衝突,但我們應該學會像勾踐一樣,以寬廣的胸懷和智慧去化解矛盾,共同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捐棄前嫌-成語圖片

捐棄前嫌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