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滴歸公

成語拼音

juān dī guī gōng

涓滴歸公成語解釋

涓滴小水點,比喻細微的東西。形容屬於公家的財物全部繳公,不佔爲私有。

典故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真正是涓滴歸公,一絲一毫不敢亂用。”

成語典故

然必涓滴歸公,撙節動用,始得實濟。★《清史稿·文宗紀》

成語造句

他在財務工作上一絲不苟,每一筆款項都處理得清清楚楚,真正做到了涓滴歸公。

成語故事

在清朝時期,有一位官員名叫李公。李公出身貧寒,但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華,一步步踏入仕途。 李公被任命爲某地的地方官後,他深知自己肩負着重大的責任。他上任伊始,便開始深入瞭解當地的民生情況。他發現當地存在着許多弊病,比如官員貪污腐敗、賦稅繁重、百姓生活困苦等。 李公決心改變這一現狀,他從自身做起,清正廉潔,生活簡樸。在處理政務時,他一絲不苟,對於每一項收支都嚴格把關。無論是稅收還是其他財政收入,他都要求做到涓滴歸公,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侵佔和挪用。 有一次,當地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旱災,百姓們的莊稼顆粒無收。李公心急如焚,他積極組織救災工作,同時向上級申請救災物資和資金。在發放救災物資的過程中,他親自監督,確保每一份物資都能準確無誤地發放到受災百姓手中。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卻有一些官員試圖從中謀取私利。他們私自扣留救災物資,或者將其低價賣給他人。李公得知後,大發雷霆,他立即對這些官員進行了嚴厲的查處。他毫不留情地將那些違法亂紀的官員革職查辦,並追回了被侵佔的救災物資。 在李公的努力下,當地的局勢逐漸穩定下來,百姓們的生活也慢慢得到了改善。他的清正廉潔和一心爲公的精神,贏得了百姓們的尊敬和愛戴。 李公的事蹟傳遍了整個地區,成爲了官員們學習的榜樣。其他地方的官員也紛紛效仿李公,努力做到涓滴歸公,爲百姓謀福祉。而李公也因爲自己的卓越表現,得到了上級的賞識和提拔。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李公這樣的官員雖然不多,但他們的精神卻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後人前行的道路。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爲官之道,什麼是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與擔當。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時何地,只要我們秉持着一顆公正廉潔的心,努力爲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就一定能夠贏得人們的尊重和讚譽。涓滴歸公,看似簡單的四個字,卻蘊含着深刻的道理和無盡的力量,它激勵着每一個有良知的人,爲了社會的公平正義而不懈努力。

涓滴歸公-成語圖片

涓滴歸公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