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長繼短
成語拼音
- jué cháng jì duǎn
絕長繼短成語解釋
- 絕截斷。截取長的,補充短的。比喻用長處補短處。
典故出處
- 《墨子·非命上》古者湯封於毫,絕長繼短。”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資源分配時,我們應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合理規劃,不能盲目絕長繼短,要確保資源得到最優利用。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國家,分別是陳國和蔡國。陳國資源豐富,土地肥沃,農業發達;而蔡國則在某些方面稍顯不足,但蔡國的人民卻有着堅韌不拔的精神和獨特的技藝。
有一天,陳國的國王看着自己國家的繁榮昌盛,心中漸漸生出了驕傲自滿的情緒。他開始輕視蔡國,認爲蔡國處處不如陳國,甚至還時常對蔡國表現出傲慢的態度。
蔡國的國王和大臣們得知了陳國的態度,雖然心中有些不忿,但他們並沒有被憤怒衝昏頭腦。蔡國國王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其中一位智慧的大臣提出:“我們不能以己之短比人之長,而是要善於發現我們的優勢,並且學習陳國的長處,來彌補我們的不足。我們要懂得絕長繼短,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國家不斷髮展進步。”
於是,蔡國開始行動起來。他們一方面努力發揮自己獨特技藝的優勢,將其不斷髮揚光大,生產出精美的物品,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逐漸提升了國家的經濟實力;另一方面,他們派遣使者和學者前往陳國,學習陳國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
陳國一開始對蔡國的行爲並不在意,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優越感中。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蔡國逐漸變得強大起來,人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而陳國由於國王的驕傲自滿,開始忽視國家內部的一些問題,農業生產也漸漸出現了懈怠。
終於,在一次自然災害中,陳國因爲應對不力,農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國家陷入了困境。而此時的蔡國,憑藉着之前絕長繼短的策略,已經有了足夠的實力來應對困難。
蔡國國王得知陳國的情況後,並沒有落井下石,而是主動伸出援手,提供了糧食和物資的援助。陳國國王深受感動,也意識到了自己之前的錯誤。
從那以後,陳國國王放下了驕傲,開始與蔡國友好往來,兩國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他們都明白了,只有懂得絕長繼短,不盲目自大,才能在這個世界上長久地發展下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而應該保持謙遜的態度,善於發現他人的優點,學習並借鑑,同時也要發揮自己的優勢,不斷彌補自身的不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成長,取得更大的成功。正如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要學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絕長繼短-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