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遭物議
成語拼音
- kǒng zāo wù yì
恐遭物議成語解釋
- 物這裏指人;議議論。擔心遭到衆人的非議。
典故出處
- 《梁書·謝幾卿傳》時左丞庚仲容亦免歸,二人意志相得,並肆誕縱,或乘露車歷遊郊野,既醉則執鐸輓歌,不屑物議。”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行事一向小心謹慎,生怕做出不當之舉恐遭物議。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一位名叫李昊的年輕人。李昊家境殷實,從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聰明伶俐且心懷大志。
隨着年齡的增長,李昊開始涉足商業領域。憑藉着他的機智和勤奮,生意做得有聲有色,財富也日益積累。然而,隨着他的成功,一些嫉妒他的人也漸漸出現了。
有一次,鎮上來了一個大型的貿易機會,許多商人都想參與其中分一杯羹。李昊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投入大量資金去爭取這個機會。但是,他的一些競爭對手卻在背後散播謠言,說他使用了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取優勢。
這些謠言漸漸傳開,引起了一些人的議論和懷疑。李昊得知後,心中十分苦惱,他知道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可又擔心這些無端的物議影響到自己的聲譽和生意。
此時,李昊的一位好友前來勸解他。好友引經據典道:“昔日,晏嬰在齊國爲相,雖位高權重,但依然行事謹慎,唯恐遭人非議。你如今也面臨着類似的情況,切不可因他人的議論而亂了自己的陣腳。只要你堅守正道,時間自會證明一切。”
李昊聽後,恍然大悟。他決定不再理會那些謠言和物議,繼續專注於自己的生意。他以更加嚴謹和誠信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合作伙伴和交易,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清白。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李昊成功地拿下了那個貿易機會,並且憑藉着出色的經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那些曾經散播謠言的人,也漸漸閉上了嘴,人們開始重新認識李昊,對他的能力和品德表示敬佩。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他人的議論和誤解。但只要我們像李昊一樣,堅守正道,不被外界的聲音所幹擾,用實際行動去證明自己,最終一定能夠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而那些無端的物議也會自然消散。正如古人所說:“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我們要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考驗,不被那些無根據的議論所左右。
恐遭物議-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