刳胎殺夭
成語拼音
- kū tāi shā yāo
刳胎殺夭成語解釋
- 指兇殘不義。同刳胎焚夭”。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那部小說裏描繪的一些殘忍情節,讓人感覺彷彿置身於一個充滿惡意的世界,其中不乏類似刳胎殺夭的令人髮指之事。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國度,有一位國王名叫厲王。厲王生性殘暴且貪婪,他一心只想着如何滿足自己的私慾,全然不顧百姓的死活。
在厲王的統治下,國家的法律嚴苛到了極致,百姓們稍有不慎便會觸犯律法,遭受嚴厲的懲罰。他不斷地搜刮民脂民膏,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許多無辜的百姓因爲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被投入監獄,甚至失去生命。
當時,有一位忠誠而勇敢的大臣名叫召公。他看到國家和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心急如焚。多次冒死進諫厲王,希望他能夠改變治國之道,減輕百姓的痛苦。然而,厲王根本聽不進去,反而對召公心生怨恨。
隨着時間的推移,百姓們的生活越來越艱難,社會動盪不安。許多家庭支離破碎,人們對未來充滿了恐懼和絕望。召公深知這樣下去國家必將走向滅亡,於是他再次挺身而出,向厲王懇切陳詞,講述百姓的苦難。
但厲王卻一意孤行,甚至變本加厲地施行暴政。他就如同一個瘋狂的屠夫,爲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對百姓進行着無情的“刳胎殺夭”。他殘忍地扼殺着每一個可能威脅到他統治的生命,無論是尚未出生的胎兒,還是年幼無辜的孩童。
最終,百姓們忍無可忍,紛紛起來反抗。在一片混亂中,厲王的統治被推翻,他自己也落得個悲慘的下場。而召公雖然盡力勸諫,卻也無力迴天。這個曾經繁榮的國家,因爲厲王的殘暴和貪婪,陷入了長久的動盪和衰敗之中。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刳胎殺夭”的行爲永遠被人們所唾棄。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統治者應該以民爲本,施行仁政,而不是爲了自己的私慾去殘害無辜的生命,否則必將自食惡果,遭到歷史的審判。同時,也讓我們明白,面對不公和暴政,人們應該勇敢地站出來,爲了正義和公平而奮鬥,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刳胎殺夭-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