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上口

成語拼音

láng láng shàng kǒu

琅琅上口成語解釋

琅琅玉石相擊聲,比喻響亮的讀書聲。指誦讀熟練、順口。也指文辭通俗,便於口誦。

典故出處

清·王韜《淞隱漫錄·凌波女史》自幼即喜識字,授以唐詩,琅琅上口。”

成語典故

但在我自己有記憶的二、三歲時,她已經把唐詩絕句教我闇誦,能誦得琅琅上口。(郭沫若《沸羹集·如何研究詩歌與文藝》)

成語造句

這首古詩語言簡潔明快,韻律和諧,讀起來讓人感覺十分美妙,可謂琅琅上口。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李明的書生。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但自幼就對知識充滿了渴望,勤奮好學,尤其熱愛詩詞歌賦。 李明常常沉浸在書籍的世界中,廢寢忘食地誦讀經典之作。隨着時間的推移,他積累了豐富的學識,自己也開始嘗試創作詩詞。他的詩作語言優美,韻律和諧,雖然還沒有達到一鳴驚人的地步,但也展現出了獨特的才華。 有一次,李明所在的郡縣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詩會。衆多文人墨客紛紛前來,展示自己的作品。李明也鼓起勇氣帶着自己的幾首詩參加了。當他在詩會上朗誦自己的詩作時,那優美的詞句和流暢的韻律猶如一串串珍珠般從他口中滾落,在場的人們都被深深吸引,紛紛稱讚他的詩讀起來十分順暢,讓人印象深刻。 詩會後,李明的詩作開始在郡縣中流傳開來。人們對他的才華讚不絕口,那些詩詞也變得膾炙人口,尤其是孩子們,非常喜歡誦讀他的詩,覺得它們朗朗上口。李明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他更加努力地鑽研學問,不斷提升自己的創作水平。 後來,李明離開了郡縣,前往更大的城市追求更高的學問。在那裏,他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文人,他們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李明憑藉着自己紮實的學識和出衆的才華,在文人圈子中逐漸嶄露頭角。 隨着時間的流逝,李明的詩作流傳得越來越廣,甚至傳到了宮廷之中。皇帝聽聞了他的才華,特地召見了他,並對他的詩作給予了高度評價。李明終於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成爲了一名備受推崇的詩人。 李明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追求自己熱愛的事物,就有可能創造出朗朗上口的作品,贏得人們的喜愛和認可。就如同那些經典的文學作品,歷經歲月的洗禮,依然能夠被人們傳頌不衰,因爲它們有着獨特的魅力和價值,能夠打動人們的心靈。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的文人墨客用他們的才華和努力,爲我們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讓我們在欣賞和品味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知識和藝術的力量。

琅琅上口-成語圖片

琅琅上口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