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外夾攻

成語拼音

lǐ wài jiā gōng

裏外夾攻成語解釋

從裏、外兩方面配合同時進攻。

典故出處

《新五代史·吳越世家》乃取其軍號,內外夾攻,號令相應,淮人以爲神,遂人敗之。”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戰鬥中,我方巧妙佈局,使得敵軍陷入了被裏外夾攻的困境,很快就敗下陣來。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戰國時期,有一個名爲中山國的小國。中山國雖然不大,但地理位置卻十分重要,處於幾個大國之間。 當時,趙國和燕國都對中山國這塊土地垂涎欲滴。趙國實力強大,一直試圖擴張自己的領土;燕國也不甘示弱,想要從中分一杯羹。 中山國的國君察覺到了趙燕兩國的企圖,心中十分憂慮。他深知憑藉中山國自身的力量,很難抵禦兩國的同時進攻。於是,中山國國君決定採取一些策略來應對這個危機。 他一方面積極加強國內的防禦工事,訓練士兵,準備迎接可能到來的戰爭;另一方面,他派遣使者分別前往趙國和燕國。對趙國使者,中山國國君表示願意與趙國交好,並且承諾給予趙國一些貿易上的優惠和便利,以避免趙國的直接進攻;對燕國使者,國君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闡述了中山國與燕國之間長久以來的友好關係,希望燕國不要輕舉妄動。 然而,趙國和燕國並沒有完全打消進攻中山國的念頭。趙國的一些大臣極力主張發動戰爭,他們認爲這是一個擴張領土的好機會。燕國也有類似的情況,一些激進的將領主張立刻出兵。 就在這關鍵時刻,中山國國君又心生一計。他暗中派人在趙國和燕國國內散佈謠言,說對方國家正在祕密集結軍隊,準備對自己國家發動突然襲擊。這一招果然奏效,趙國和燕國聽到這些謠言後,都對對方產生了懷疑和警惕。 趙國開始加強對燕國方向的防禦,而燕國也同樣對趙國有所防範。這樣一來,兩國原本準備對中山國的進攻計劃不得不暫時擱置,因爲他們擔心在進攻中山國的時候會遭到對方的背後襲擊。 中山國就這樣利用趙燕兩國之間的矛盾和猜疑,成功地實現了裏外夾攻的策略,讓自己暫時避免了被兩國同時侵略的危險。 這個故事充分展示了在複雜的政治和軍事局勢中,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中山國國君通過巧妙地運用外交手段和心理戰術,成功地化解了一場危機,也讓我們看到了“裏外夾攻”這個成語所蘊含的智慧和力量。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它們都提醒着我們要善於運用智慧和策略,才能在困難的局面中找到出路。

裏外夾攻-成語圖片

裏外夾攻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