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不勝辭
成語拼音
- lǐ bù shèng cí
理不勝辭成語解釋
- 道理不能勝過文辭。指由於不善於推理立論,儘管文辭豐富多彩,道理並不充分。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在辯論中雖然論點明確,邏輯清晰,但表達上稍顯混亂,最終給人的感覺是理不勝辭。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張華的人,他飽讀詩書,才華橫溢,能言善辯。
有一次,張華所在的地方發生了一起糾紛。一方是當地的一位富商,他憑藉自己的財富和勢力,試圖強佔一塊本不屬於他的土地。另一方則是一位普通的農民,這塊土地是他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根基。農民自然不甘心自己的土地被奪走,於是雙方僵持不下,最後決定請張華來評判此事。
在衆人的注視下,張華開始聽取雙方的陳述。富商憑藉自己的口才,滔滔不絕地闡述着自己的理由,他列舉了許多看似合理的藉口和解釋,試圖證明自己對這塊土地的所有權。然而,張華敏銳地察覺到富商的言辭中存在諸多漏洞和不合理之處。
輪到農民陳述時,他由於緊張和不善言辭,結結巴巴地講述着自己與土地的深厚情感以及家族的歷史,但他的說辭在富商的巧言令色面前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衆人都以爲張華會偏向富商,畢竟富商的言辭聽起來似乎更有道理。然而,張華並沒有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他經過深思熟慮後,指出富商的理由雖然繁多,但大多是強詞奪理,理不勝辭,不能僅僅因爲言辭的華麗就忽視事實的真相。而農民雖然不善表達,但他對土地的權利是基於歷史和傳統,是不可辯駁的。
最終,張華公正地判決土地歸農民所有,富商不得再行強佔。這個判決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和贊同,大家都對張華的智慧和公正表示欽佩。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有時候言辭的華麗並不一定代表着真理和正義。我們不能僅僅被表面的言語所迷惑,而要深入分析和思考其中的道理。就如同張華一樣,不被富商的理不勝辭所誤導,堅持以事實和公正爲準則,做出了正確的判斷。這也提醒我們在生活中,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虛假的表象所矇蔽,用智慧和理性去辨別是非曲直,追求真正的公平與正義。同時,也讓我們明白,即使一個人不善言辭,但只要他秉持着真誠和真理,最終也能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
理不勝辭-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