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節流

成語拼音

kāi yuán jié liú

開源節流成語解釋

開:勸課;源:水源。開發水源,節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節省開支。

典故出處

《荀子·富國》:“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餘,而上不憂不足。”

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思想家荀況在《富國篇》中闡述富國的策略,若要國家富強,就要愛護百姓,在收支上開源節流。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去發展生產,國家才能富強。如果不顧生產,只顧浪費物資,百姓就會十分貧困。所以“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

成語造句

我們要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在生活中做到合理規劃收支,開源節流,這樣才能讓財富不斷積累。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繁榮的國度名叫華國。華國的國王是一位睿智而有遠見的君主。 在他繼位之初,華國雖然表面上昌盛,但實際上也面臨着一些潛在的問題。國家的財政收支雖然平衡,但一些不必要的開支也逐漸增多,資源的利用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國王深知長此以往可能會帶來隱患,於是他召集了國內的重臣和謀士們,共同商討應對之策。其中一位老臣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那就是要注重“開源”和“節流”。 國王深以爲然,他開始鼓勵百姓們積極開墾荒地,興修水利,發展農業和畜牧業,讓國家的物產更加豐富,這便是“開源”。同時,他以身作則,削減宮廷中的不必要開支,減少奢華的宴會和浪費行爲。他還下令整頓官場,嚴禁官員們貪污腐敗、鋪張浪費,對於那些違反規定的官員予以嚴厲懲處。 爲了更好地推行“節流”政策,國王還設立了專門的監督機構,負責檢查各項開支是否合理。並且他大力提倡節儉之風,在全社會營造出一種以儉爲榮的氛圍。 隨着時間的推移,華國的經濟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國家的財政收入大幅增加,而開支卻得到了有效控制。百姓們的生活也更加富足,社會秩序井然。 通過“開源節流”,華國不僅解決了當下的問題,還爲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個國家在國王的帶領下日益強大,成爲了周邊各國羨慕和效仿的對象。 歷史的長河不斷流淌,“開源節流”這個理念也被後世所銘記和傳承。它提醒着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既要努力拓展資源和收入渠道,又要懂得珍惜和合理利用資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和長久的繁榮。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開源節流”的智慧都如同璀璨的星辰,始終閃耀着光芒,指引着人們前行的道路。

開源節流-成語圖片

開源節流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