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誠佈公
成語拼音
- kāi chéng bù gōng
開誠佈公成語解釋
- 開誠:敞開胸懷,顯示誠意。指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
典故出處
-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爲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
成語典故
- “開誠佈公”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人們把“開誠心,布公道”簡爲成語“開誠佈公”,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用。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託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並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幹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劉備死後,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後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並認爲自已受先帝委託,已經擔任了這麼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麼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的。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將軍,在攻打曹魏時當前鋒。因爲違反節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定,忍痛殺了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已也爲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後主批准他由丞相降爲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於軍中。他一生清貧,並無什麼產業留給後代。
成語造句
-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該做到真誠相待,開誠佈公地交流,這樣才能建立深厚而穩固的關係。
成語故事
- 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忠誠備受尊敬。
當時,諸葛亮輔佐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他始終秉持着真誠和公正的態度。有一次,諸葛亮準備出兵北伐,他深知此次行動的重要性和艱鉅性。在出徵前,他召集衆將開會,坦誠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和計劃。
諸葛亮毫無保留地將敵我形勢進行了詳細分析,他說:“如今局勢複雜,我們面臨諸多挑戰,但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定能克服困難。我會以開誠佈公之心對待各位,也希望大家能坦誠相待,爲了國家的利益共同努力。”衆將聽後,無不爲諸葛亮的真誠所打動,紛紛表示願意全力追隨。
在戰場上,諸葛亮更是以身作則,對將士們關懷備至。他與將領們共同商議戰術,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即使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他也不會輕易駁斥,而是認真思考其合理性。
有一位年輕的將領,起初對諸葛亮的一些決策有所疑慮,但諸葛亮並沒有因此而怪罪他,反而耐心地與他交流,解釋自己的想法和依據。最終,這位將領被諸葛亮的真誠和智慧所折服,全心投入到戰鬥中。
正是因爲諸葛亮的開誠佈公,使得蜀漢軍隊上下一心,在北伐戰爭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勝利。他的這種品質也深深影響了蜀漢的官員和百姓,大家都以他爲榜樣,努力爲國家的繁榮和發展貢獻力量。
諸葛亮的開誠佈公不僅在當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爲後世所傳頌。他的事蹟告訴我們,在與人交往和處理事務中,只有以真誠和公正的態度對待他人,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從而更好地實現目標和理想。這種開誠佈公的精神,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開誠佈公-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