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文不諱
成語拼音
- lín wén bù huì
臨文不諱成語解釋
- 臨及;諱避諱。作文時不須避諱。
典故出處
- 《禮記·曲禮上》詩書不諱,臨文不諱。”
成語典故
- 古人臨文不諱,或謂史遷諱談爲同,然滑稽傳有談言解紛語,恐此說未確。★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五
成語造句
- 在撰寫這篇重要的學術報告時,他秉持着實事求是的態度,完全做到了臨文不諱,將所有的觀點和發現都真實地呈現了出來。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叫李明。他飽讀詩書,學富五車,對於各種經典著作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獨特的見解。
當時,社會上對於一些文字的使用有着嚴格的規定和忌諱,許多人在寫作時都小心翼翼,生怕觸犯了什麼禁忌。然而,李明卻與衆不同,他秉持着一種對知識和真理的執着追求,敢於直言不諱。
有一次,當地的權貴爲了彰顯自己的功績,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宴會,並邀請衆多文人墨客前來吟詩作賦。在宴會上,權貴提出了一個主題,讓大家圍繞這個主題創作。衆人紛紛迎合權貴,寫出了一些阿諛奉承、華而不實的作品。
但李明卻沒有隨波逐流,他經過深思熟慮後,揮筆寫下了一篇言辭犀利、切中時弊的文章。他在文中毫不避諱地指出了權貴們一些不當的行爲和社會上存在的問題,這讓在場的權貴們十分尷尬和惱怒。
有人好心提醒李明要注意言辭,不要得罪權貴,但李明卻坦然地說:“吾爲求真理而作,臨文不諱,何懼之有!”他堅信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不應該因爲畏懼權貴而隱瞞真相。
權貴們雖然對李明心懷不滿,但也深知他的才華和名聲,不敢輕易對他下手。而李明的這篇文章卻在民間廣泛流傳,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人們對他的勇氣和正直表示欽佩,他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亮。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明的文章和思想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這種臨文不諱的精神也激勵着更多的人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李明這樣臨文不諱的文人還有很多。他們不顧個人的安危和利益,爲了真理和正義而勇敢地發聲。他們的故事成爲了後人傳頌的佳話,也讓我們明白,只有敢於面對真實,敢於直言不諱,才能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在當今社會,我們也應該秉持這種精神,不畏懼權威和壓力,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爲社會的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臨文不諱-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