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虎共鬥
成語拼音
- liǎng hǔ gòng dòu
兩虎共鬥成語解釋
- 鬥:爭鬥。比喻兩個強者互相搏鬥
典故出處
- 西漢·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爲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成語典故
- 戰國時期,趙國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爲相國,老將廉頗不服氣,認爲自己的武功蓋過他,藺相如對廉頗多次避讓,並說:“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爲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得知後慚愧不已,便揹負荊請罪。
成語造句
- 山林中兩隻老虎爲了爭奪領地而兩虎共鬥,場面十分激烈。
成語故事
- 在戰國時期,秦趙兩國實力強大,互爲勁敵。
秦國欲向東擴張,趙國成了其前進道路上的一大阻礙。當時趙國名將廉頗,以勇猛善戰聞名。秦國深知廉頗的厲害,一時也不敢輕易發動大規模戰爭。
然而,秦國謀士想出一計。他們派人在趙國散佈謠言,說廉頗老矣,不足爲懼,而秦軍真正懼怕的是趙括。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自幼熟讀兵書,談論起兵法來頭頭是道。趙王本就對廉頗的謹慎作戰風格有所不滿,聽了這些謠言後,決定撤下廉頗,任用趙括爲將。
趙括走馬上任,統領大軍。他驕傲自負,完全不顧實際情況,一心想着如何迅速取勝。而此時秦國祕密派遣白起爲將。白起作戰經驗豐富,老謀深算。
戰爭一開始,趙括就迫不及待地發動大規模進攻。白起佯裝敗退,誘使趙括不斷深入。趙括不知是計,以爲秦軍真的不堪一擊,帶領軍隊長驅直入。
當趙括的軍隊陷入秦軍的包圍後,白起立刻展開反擊。趙括這才如夢初醒,但爲時已晚。趙軍被秦軍分割包圍,糧草斷絕,陷入絕境。
廉頗得知趙括貿然出兵導致大軍被困,心急如焚。他深知趙括此舉的危險性,欲帶領軍隊前去救援。但趙王卻聽信讒言,不許廉頗出兵。
就這樣,趙括帶領的軍隊在秦軍的圍困下苦苦掙扎。經過多日激戰,趙軍傷亡慘重,趙括也在戰鬥中陣亡。最終,四十萬趙軍投降,卻被白起殘忍坑殺。
秦趙之間的這場大戰,猶如兩虎共鬥,雙方都損失慘重。趙國自此一蹶不振,而秦國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在面對強敵時,不能盲目自信,更不能被他人的謠言所左右。要保持冷靜和理智,結合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決策,否則將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同時,也讓我們看到戰爭的殘酷性,無數生命在戰爭中消逝,國家和人民遭受巨大的痛苦和損失。歷史的教訓警示着我們,要珍惜和平,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和矛盾。
兩虎共鬥-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