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不從心
成語拼音
- lì bù cóng xīn
力不從心成語解釋
- 心裏想做,可是力量夠不上。
典故出處
- 《後漢書·西域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
成語典故
- 出處:《後漢書 班超傳》如有卒暴,超之氣力,不能從心釋義:比喻力量不夠,無法實現願望。故事:東漢時,班超受明帝派遣,率領幾十個人現使西域,屢建奇功。然而,班超在古西域經過了27個年頭,年事已高,身體衰弱,思家心切,於是就寫了封信,叫他的兒子捎至漢朝,請求和帝劉肇把他調回。此信未見反應。他的妹妹班昭又上書皇帝,申明哥哥的意思。 信中有這樣的幾句話:“班超和他同去西域的人中,年齡最大,現在已過花甲之年,體弱多病,頭髮已白,兩手不遂,耳朵不靈,眼睛不亮,扶着手杖才能走路……如果有淬不及防的暴亂事件發生,班超的氣力,不能順從心裏的意願了,這樣,對上會損害國家的長治之功,對下會毀壞忠臣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實在令人痛心呀!” 和帝劉肇被深深地感動了,馬上傳旨調班超回漢。班超回到洛陽不到一個月,就因胸脅病加重而支世,終年71歲。
成語造句
- 他很想把這件事情做好,無奈自己能力有限,時常感到力不從心。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位將軍名叫李猛。李猛自幼習武,憑藉着過人的武藝和無畏的勇氣,在戰場上屢立戰功,逐漸成爲了國家的棟樑之材。
隨着時間的推移,國家陷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李猛雖年事已高,但他依然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戰鬥中。戰場上,敵軍如潮水般涌來,李猛奮勇殺敵,絲毫不懼。然而,他漸漸發現,自己的體力和精力已大不如前。
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李猛帶領士兵們與敵軍展開了殊死搏鬥。他揮舞着長劍,左衝右突,但明顯感到力不從心。以前能夠輕鬆應對的招式,現在施展起來卻倍感喫力。他看着身邊的年輕士兵們一個個充滿活力,心中不禁涌起一絲無奈。
儘管如此,李猛依然堅守着自己的崗位,拼盡全力指揮戰鬥。他深知這場戰爭對於國家和人民的重要性,不能有絲毫懈怠。可是,身體的疲憊讓他越來越難以支撐。
戰爭持續進行,李猛的狀況越來越差。他常常在戰鬥結束後,累得氣喘吁吁,需要長時間才能恢復體力。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真的是力不從心了,歲月不饒人,曾經的勇猛如今已難以再現。
最終,在一場關鍵的戰役中,李猛因體力不支,被敵軍擊中。他倒在了戰場上,鮮血染紅了他的戰袍。士兵們悲痛萬分,他們敬仰的將軍就這樣倒下了。李猛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心中充滿了遺憾和自責,他覺得自己沒能爲國家做到最後,沒能戰勝這力不從心的無奈。
李猛的故事成爲了人們口中的傳說,他的英勇事蹟被人們銘記。而“力不從心”這個成語,也常常用來形容人們雖有心想做某事,但由於身體或能力等方面的限制,而無法如願以償。就如同李猛,儘管有着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但終究還是敗給了歲月和身體的衰老,讓後人感慨萬千。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它提醒着人們要珍惜時光,在自己能力所及的時候,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以免留下力不從心的遺憾。
力不從心-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