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盡筋疲
成語拼音
- lì jìn jīn pí
力盡筋疲成語解釋
- 盡:完;筋:筋骨。形容非常疲乏,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典故出處
- 漢·焦延壽《焦氏易林·巽》:“蹇驢不材,駿驥失時,筋勞力盡,罷於沙丘。”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雖時侵掠,小有所得,力盡筋疲,不償其費。”
成語典故
- 宋高宗時宰相李綱對國家赤膽忠心,一貫主張抗金,反對抗金割地求和,當了70天的宰相就被貶,在金兵圍困時,他親自指揮作戰。他的《病牛》詩感慨自己:“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衆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
成語造句
- 他連續工作了好幾天,最終力盡筋疲地倒在了牀上。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村落裏,住着一位名叫李三的農夫。
李三家中雖然並不富裕,但他一直辛勤勞作,努力經營着自己那幾畝薄田。這一年,天氣異常,先是遭遇了大旱,後來好不容易盼來了雨水,卻又引發了洪水,導致農田裏的莊稼受損嚴重。
爲了能儘量挽回損失,李三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在田地裏忙碌。他除草、施肥、澆水,一刻也不停歇。長時間的高強度勞作,讓他漸漸變得力盡筋疲。但他依然咬着牙堅持着,因爲他知道這些莊稼是全家生活的希望。
他的妻子看到他如此辛苦,心疼不已,多次勸他休息一下,可李三總是搖搖頭說:“我不能停下來,我必須要努力,不然我們一家都要捱餓。”就這樣,他繼續在田地裏揮灑着汗水。
有一天,李三在田地勞作時,突然眼前一黑,暈倒在地。幸好被路過的鄰居發現,及時將他送回了家。經過幾天的調養,李三的身體才慢慢恢復過來。
在歷史上,也有許多像李三這樣的人,爲了生活和理想,不惜耗盡自己的精力和體力。比如,《史記》中記載的越王勾踐,爲了復國報仇,臥薪嚐膽,日夜操勞,可謂是力盡筋疲。他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成爲了一代霸主。
而李三經過這次的事情後,也明白了一個道理,雖然努力很重要,但也要注意適度,不能一味地拼命,否則只會讓自己的身體垮掉。於是,他調整了自己的勞作節奏,在保證休息的前提下,繼續努力耕耘着自己的田地。
生活就是這樣,充滿了挑戰和艱辛。我們會在追求目標的道路上遇到各種困難,有時甚至會感到力盡筋疲。但只要我們保持堅定的信念,懂得合理安排和調整,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迎來美好的未來。就像李三一樣,雖然經歷了疲憊和挫折,但最終還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繼續爲了家庭的幸福而努力奮鬥着。
力盡筋疲-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