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痺不仁

成語拼音

má bì bù rén

麻痺不仁成語解釋

對外界事物反應遲鈍或沒有感情。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有些人面對他人的苦難,竟然表現得毫無同情,猶如麻痺不仁一般,實在令人心寒。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長期處於和平穩定的狀態。人們過着安逸的生活,漸漸地,整個社會開始呈現出一種看似祥和,實則潛藏危機的景象。 在這個國家的一個小鎮上,有一位官員名叫張華。他在仕途上一帆風順,多年來不曾遭遇過什麼大的挑戰和困難。日子久了,他對周圍的一切變得麻木不仁,不再像最初那般敏銳地察覺到問題和隱患。 有一年,鄰國開始蠢蠢欲動,不斷在邊境進行一些小規模的侵擾。一開始,這些消息傳到張華這裏,他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覺得只是一些小打小鬧,不會對國家造成太大的影響。他繼續沉迷於自己的安逸生活,對邊境的局勢毫不關心。 然而,鄰國的動作越來越大,他們的野心逐漸暴露。一些有識之士紛紛上書朝廷,請求加強邊境的防禦,積極應對可能到來的危機。但張華卻認爲這些人是在小題大做,還嘲笑他們過於緊張。他在朝堂上高談闊論,聲稱國家的和平堅如磐石,無需擔憂。 隨着時間的推移,鄰國終於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由於長時間的麻痹不仁,這個國家的軍隊毫無準備,被打得節節敗退。百姓們陷入了恐慌和苦難之中。張華這時才如夢初醒,但爲時已晚。 在國家面臨生死存亡之際,一些勇敢的將領和大臣們挺身而出,帶領着民衆奮起抵抗。他們歷經艱難險阻,終於逐漸扭轉了戰局。而張華因爲自己的麻痹不仁,遭到了衆人的唾棄和指責。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因爲一時的安逸而變得麻痹不仁,對潛在的危險和問題視而不見。我們應當保持警醒,時刻關注周圍的變化,居安思危,才能在危機來臨時從容應對,避免重蹈覆轍。正如《左傳》中所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我們不能像故事中的張華一樣,沉浸在虛假的安寧中,而喪失了應對困難的能力和警覺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變幻莫測的世界中穩穩地立足前行。

麻痺不仁-成語圖片

麻痺不仁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