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頂替
成語拼音
- mào míng dǐng tì
冒名頂替成語解釋
- 冒冒充,以假充真。爲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假冒別人的姓名,代他去幹事或竊取他的權力、地位。
典故出處
-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五回你走了便也罷,卻怎麼綁些柳樹在此,冒名頂替。”
成語典故
- 《古文尚書》的運氣真夠壞的,不但沒有能夠露頭角,還一而在的遭到了些冒名頂替的事兒。★朱自清《經典常談·尚書第三》
成語造句
- 他爲了獲取那份工作的機會,居然做出冒名頂替這種違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李明,一個叫張華。李明家境貧寒,但爲人正直善良,勤奮好學,一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張華則是一個遊手好閒、好喫懶做的人,整天只想着不勞而獲。
有一天,朝廷發佈了一則告示,要在小鎮上選拔人才到京城爲官。這可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李明自然是積極準備,日夜苦讀。而張華看到這個機會,心中卻打起了歪主意。
選拔考試的那天,李明發揮出色,信心滿滿地離開了考場。然而,張華卻偷偷找到了負責考試的官員,通過賄賂和欺騙,讓官員把李明的成績改成了他的名字。就這樣,張華冒名頂替了李明,獲得了去京城爲官的機會。
李明得知這個消息後,猶如晴天霹靂,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努力竟然會被別人這樣輕易地竊取。他不甘心,決定去京城找張華理論。歷經艱辛,李明終於來到了京城。
當他找到張華時,張華卻矢口否認,還嘲笑李明不自量力。李明氣憤不已,但他沒有證據,無法證明自己的身份。就在他感到絕望的時候,他遇到了一位清正廉明的大臣。大臣聽了李明的遭遇,覺得事有蹊蹺,決定深入調查。
大臣通過查閱考試記錄、詢問相關人員,終於找到了張華冒名頂替的證據。真相大白後,張華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被革職查辦。而李明則恢復了自己的身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冒名頂替這種行爲是不道德的,也是違法的。在歷史上,也有許多類似的事件。比如在科舉制度時期,就曾出現過一些人通過作弊、頂替等手段獲取功名的現象。但最終,這些不正當的行爲都被揭露和懲處。我們應該秉持正義和誠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真才實學去追求自己的目標,而不是妄圖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去獲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實、穩健。
冒名頂替-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