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合神離

成語拼音

mào hé shén lí

貌合神離成語解釋

貌外表;神內心。表面上關係很密切,實際上是兩條心。

典故出處

《素書·遵義》貌合心離者孤,親讒遠忠者亡。”

成語典故

但一從我做了他的黨代表之後,便由志同道合”一變而爲貌合神離”。★郭沫若《塗家埠》

成語造句

他們在表面上合作無間,實際上卻是貌合神離,各自有着不同的心思和打算。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時期,各個諸侯國紛爭不斷。其中,有兩個諸侯國表面上維持着和平友好的關係,但實際上卻貌合神離。 這兩個諸侯國分別是甲國和乙國。甲國實力較爲雄厚,乙國則相對弱小。爲了避免戰爭,乙國主動向甲國示好,雙方簽訂了一系列的和約和同盟條約。在各種公開場合,兩國的君主和大臣們都表現得親密無間,相互稱讚和支持。 然而,在這看似和諧的表象背後,卻隱藏着深深的矛盾和分歧。甲國雖然表面上與乙國友好,但內心卻看不起乙國,認爲它只是一個弱小的附庸。甲國時常在一些涉及兩國利益的問題上採取強硬的態度,試圖迫使乙國讓步。 而乙國也並非真心願意依附於甲國,它只是在形勢所迫下做出的無奈選擇。乙國的大臣們暗中謀劃着如何擺脫甲國的控制,尋找機會發展自己的實力。 有一次,一個邊境地區發生了衝突,這本是一個可以通過協商解決的小問題。但甲國卻藉此機會大做文章,指責乙國違反了同盟條約,要求乙國做出賠償和讓步。乙國自然不願意輕易妥協,雙方的矛盾由此激化。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兩國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雖然表面上仍然維持着同盟的關係,但實際上已經是貌合神離。兩國的民衆也開始對彼此產生了不滿和敵意。 最終,這種貌合神離的關係還是破裂了。甲國不顧之前的和約,對乙國發動了突然襲擊。乙國雖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由於實力懸殊,最終還是被甲國征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貌合神離的關係往往是脆弱和不可靠的。表面上的和諧並不能掩蓋內在的矛盾和分歧。在人際交往和國際關係中,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要真正瞭解對方的內心想法和意圖,才能建立起真正穩固和可靠的關係。正如《論語》中所說:“巧言令色,鮮矣仁。”那些只注重表面功夫而缺乏真誠的人或關係,最終是難以長久的。

貌合神離-成語圖片

貌合神離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