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高山

成語拼音

liú shuǐ gāo shān

流水高山成語解釋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典故出處

《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俞伯牙很擅長彈琴,他到楚國馬鞍山遇到鍾子期,兩人談論琴律很投機。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彈奏一曲,鍾子期高興地說泰山江河。兩人結爲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會鍾子期,得知鍾子期病故,就在墳前傷心地毀琴。

成語造句

伯牙子期的故事令人感嘆,他們之間那如流水高山般的情誼,成爲了千古佳話。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琴師伯牙。伯牙自幼聰穎,對音樂有着極高的天賦和熱愛。他整日沉迷於撫琴之中,不斷地鑽研和磨練自己的琴藝。 有一次,伯牙乘船遊覽。船行至一座青山腳下,江水悠悠流淌,伯牙被這自然的美景所打動,情不自禁地坐在船頭彈起琴來。那悠揚的琴聲,如高山般巍峨,似流水般靈動,迴盪在山谷之間。 此時,山上有一個叫鍾子期的樵夫,他正在砍柴。聽到這美妙絕倫的琴聲,他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中的活計,靜靜地聆聽。當伯牙的琴聲中表達出高山的巍峨雄偉時,鍾子期不禁讚歎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當伯牙的琴聲轉而變得如流水般潺潺時,鍾子期又感慨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聽到鍾子期對他琴聲如此精準的理解和感悟,心中大爲震驚和欣喜。他從未遇到過這樣一個能真正聽懂他音樂的人。於是,伯牙連忙下船,與鍾子期相見。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彼此都爲對方的才華和見識所折服。 從那以後,伯牙和鍾子期成爲了莫逆之交。他們經常一起談論音樂,伯牙爲鍾子期彈奏各種美妙的曲子,鍾子期總能準確地領會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然而,命運卻總是弄人。不久之後,鍾子期因病離世。伯牙得知這個噩耗後,悲痛欲絕。他來到鍾子期的墓前,最後一次爲他彈奏起那首象徵着他們友誼的曲子。曲罷,伯牙悲憤地說道:“子期已逝,從此這世上再無知音,我彈琴又有何用!”說罷,他毅然決然地將自己心愛的琴摔碎在地上,從此不再彈琴。 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成爲了千古流傳的佳話。“流水高山”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用來比喻知音難遇或樂曲美妙。就如同伯牙和鍾子期,他們的相遇相知是那樣的難得和珍貴。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文人墨客、藝術家們都渴望能遇到一個真正懂自己的人,一個能與自己在精神世界裏產生共鳴的知音。而這樣的知音,往往可遇而不可求。正如杜甫在詩中所感慨的:“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 這個故事也讓我們明白,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尊重和欣賞的基礎上的。伯牙和鍾子期,一個是著名的琴師,一個是普通的樵夫,但他們卻能跨越身份的差距,因爲對音樂的共同熱愛而結下深厚的情誼。這種純粹而真摯的情感,是多麼令人嚮往和感動。在當今社會,我們也應該珍惜那些能真正懂我們、支持我們的朋友,與他們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共同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

流水高山-成語圖片

流水高山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