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從腹誹

成語拼音

miàn cóng fù fěi

面從腹誹成語解釋

誹毀謗。表面順從,心裏不以爲然。

典故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三回世兄果爲嫌家伯語重,何難回頭是岸,萬不可面從腹誹。”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表面上對領導畢恭畢敬,實際上卻心懷不滿,這種面從腹誹的行爲終究難以長久隱藏。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官員名叫李甲,他表面上對皇帝恭恭敬敬,言聽計從,總是一副忠誠無比的樣子。然而,實際上他內心卻有着諸多不滿和抱怨。 皇帝時常會頒佈一些政令,有些政令在李甲看來並不合理,甚至可能會損害到一些人的利益。但李甲從不敢在皇帝面前公然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他害怕觸怒皇帝,失去自己的地位和榮華富貴。於是,他每次都裝作順從的樣子,對皇帝的政令連連稱是。 在朝堂之下,李甲卻與一些志同道合的官員聚在一起,對皇帝的政令大肆批評和抱怨。他在這些人面前,盡情地發泄着自己內心的不滿,完全沒有了在皇帝面前的那種恭順。他的這種行爲,完全可以用“面從腹誹”來形容。 這種情況持續了一段時間,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有一次,李甲與那些官員的祕密聚會被人告發,皇帝得知了他在背後的所作所爲。皇帝龍顏大怒,他沒想到自己一直信任的李甲竟然是這樣一個兩面三刀的人。 皇帝立即召集李甲進宮,當面質問他。李甲嚇得渾身發抖,跪在地上,卻還試圖爲自己辯解。皇帝引用歷史上那些忠誠不二的臣子的事蹟,痛斥李甲的虛僞和不忠。皇帝說:“自古以來,真正的臣子應該是心口如一,敢於直言進諫,而不是像你這樣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最終,皇帝剝奪了李甲的官職,將他貶爲庶民。李甲爲自己的“面從腹誹”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這個故事也成爲了後世的一個教訓,提醒人們要保持真誠和坦率,不要做表面順從內心卻充滿怨恨和不滿的人。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李甲這樣的人並不少見,他們的行爲不僅損害了自己的聲譽,也對國家和社會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只有那些敢於直言,真正忠誠的人,才能贏得人們的尊重和敬仰,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面從腹誹-成語圖片

面從腹誹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