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縛銜璧

成語拼音

miàn fù xián bì

面縛銜璧成語解釋

兩手反綁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請罪。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當年敵軍大勢已去,將領深知敗局已定,最終選擇了面縛銜璧,向我方投降。

成語故事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國家名叫衛國。衛國曾經歷過一段動盪的時期。 當時,衛國國力漸衰,周邊強國虎視眈眈。終於,敵國大兵壓境,衛國面臨着生死存亡的危機。衛國的國君深知大勢已去,爲了避免百姓遭受更多的戰火屠戮,他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國君帶領着一衆大臣,面縛銜璧,出城向敵國投降。他們雙手反綁在背後,表示自己完全放棄抵抗;口中銜着玉璧,這是古代投降時的一種禮節,表示對征服者的恭敬和順從。 敵國的將領看到這一幕,心中也不禁有所觸動。他們意識到衛國國君爲了百姓的安危,放下了自己的尊嚴。雖然是勝利者,但他們也對衛國國君的舉動表示了一定的尊重。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衛國雖然暫時失去了獨立,但百姓們卻得以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下繼續生活。而這段面縛銜璧的故事,也成爲了後人銘記的一個片段。 在《左傳·僖公六年》中就有記載:“許男面縛銜璧,大夫衰絰,士輿櫬。”這一成語生動地描繪了投降者的姿態和心境,它不僅是一個歷史事件的寫照,更是提醒着後人,在面對絕境和困境時,需要有取捨和擔當。有時,放下一時的驕傲和抵抗,可能是爲了更長遠的和平與安寧。衛國國君的面縛銜璧之舉,雖有無奈,但也展現了他對國家和人民的深沉愛意。 面縛銜璧這個成語,讓我們看到了歷史的複雜和人性的多面。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投降場景,更是一個關於責任、勇氣和犧牲的故事。它讓我們在回顧歷史的同時,也能思考當下和未來,在面對艱難抉擇時,我們能否像衛國國君一樣,做出符合更大利益的決定。

面縛銜璧-成語圖片

面縛銜璧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