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實相副

成語拼音

míng shí xiāng fù

名實相副成語解釋

名聲和實際一致。

典故出處

漢·陸粹《爲曹公與孔融書》昔國家東遷,文舉盛嘆鴻豫名實相副,綜達經學,出於鄭玄,又明《司馬法》;鴻豫亦稱文舉奇逸博聞。”

成語典故

又如臣下有所建議,君主便叫他去做,看他能照所說的作到否。名實相副的賞;否則罰。★朱自清《經典常談·諸子第十》

成語造句

他在工作中的表現,讓所有人都認可了他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名實相副。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陳國。陳國有一位賢明的君主,他致力於國家的發展和百姓的福祉。 這位君主深知,要治理好一個國家,必須要有德才兼備的臣子。於是,他廣納賢才,希望能找到真正有能力、有品德的人來輔佐他。 在衆多的求職者中,有一個年輕人引起了君主的注意。這個年輕人名叫李明,他相貌堂堂,言辭不凡,對國家大事也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君主對他進行了一番考察,發現他確實有一些真才實學,便決定任用他爲大臣。 李明上任後,開始積極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他提出了許多有益的政策和建議,爲國家的發展做出了不少貢獻。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君主漸漸發現李明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他有時候過於注重自己的名聲,而忽略了實際的行動。 有一次,國家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旱災,百姓們生活困苦,急需朝廷的援助。君主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李明第一個站出來表示,他願意承擔起救災的重任。他誇下海口,說自己一定能妥善解決這個問題,讓百姓們儘快恢復正常的生活。 君主對李明的承諾寄予了厚望,然而,事實卻讓他大失所望。李明在救災的過程中,雖然表面上做了一些工作,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解決百姓的困難。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瞭如何讓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好名聲上,而不是真心實意地爲百姓着想。 最終,旱災雖然過去了,但百姓們對李明的行爲非常不滿。君主也意識到,李明雖然有名氣,但他的實際行動卻與他的名聲不相符。君主想起了一句古語:“名副其實者,其行必端;名不副實者,其行必亂。”他意識到,李明就是一個名不副實的人。 君主決定不再重用李明,而是開始尋找真正名實相副的人才。他明白,只有那些既有能力又有品德,名聲和實際行動相一致的人,才能夠真正爲國家和百姓做出貢獻。 經過一番努力,君主終於找到了一些真正優秀的臣子。這些臣子們不僅有才華,而且腳踏實地,一心一意爲國家和百姓服務。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陳國變得越來越繁榮富強,百姓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幸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名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實際行動。只有做到名實相副,才能真正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名實相副-成語圖片

名實相副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