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昭昏蒙
成語拼音
- míng zhāo hūn méng
明昭昏蒙成語解釋
- 昭明白;蒙愚昧無知。聰明而通曉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
典故出處
- 唐·韓愈《獨孤申叔哀辭》衆萬之生,誰非天邪?明昭昏蒙,誰使然邪?”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一直努力通過自己的言行,讓那些處於迷茫中的人能夠不再困惑,明昭昏蒙。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段故事。
在一個動盪的年代,有兩個國家相鄰而存,一個是明國,一個是昏國。明國的君主英明睿智,他廣納賢才,積極推行各種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政策。他重視農業,鼓勵耕種,使得國家糧倉充實;他提倡教育,開辦學府,培養出了衆多有才華的年輕人;他還加強軍事建設,訓練出了一支精銳的軍隊。在他的治理下,明國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富足。
而昏國的君主卻截然不同,他昏庸無道,沉迷於享樂,對國家大事毫不關心。他終日在後宮與嬪妃們嬉戲玩樂,不理朝政。他聽信奸臣的讒言,罷免了許多忠心耿耿的大臣,任用一些阿諛奉承之輩。他橫徵暴斂,搜刮民脂民膏,導致民不聊生,百姓怨聲載道。國家的經濟日益衰敗,軍隊也變得鬆弛渙散。
明國君主得知昏國的情況後,決定派遣使者前往昏國,希望能夠勸說昏國君主改過自新,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使者來到昏國後,向昏國君主進諫,詳細闡述了明國的繁榮和昏國的衰敗,希望他能夠效仿明國君主,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改善國家的狀況。然而,昏國君主卻不以爲然,他認爲使者是在誇大其詞,故意詆譭他。他不僅沒有聽取使者的建議,反而將使者趕出了王宮。
隨着時間的推移,昏國的情況越來越糟糕。百姓們紛紛起來反抗,社會動盪不安。而明國則趁機發動了戰爭,一舉攻佔了昏國的大片領土。昏國君主驚慌失措,他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爲時已晚。最終,昏國被明國所吞併,成爲了歷史的一部分。
這個故事深刻地揭示了“明昭昏蒙”的道理。一個國家的君主如果英明睿智,能夠明辨是非,積極進取,那麼這個國家就會繁榮昌盛;而如果一個國家的君主昏庸無道,不辨善惡,沉迷於享樂,那麼這個國家就會走向衰敗和滅亡。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明辨是非,不斷努力學習和進步,才能避免陷入困境和失敗。同時,我們也應該以史爲鑑,從歷史中吸取教訓,珍惜眼前的和平與穩定,努力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明昭昏蒙-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