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死不相往來

成語拼音

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老死不相往來成語解釋

指彼此不聯繫,不交流情況。

典故出處

《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思想家老子認爲相鄰的兩個國家彼此可以望見,兩國雞狗的叫聲都可以聽見,各自喫自己的國家豐富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按照自己的風俗生活,直到老死都不互相往來。司馬遷認爲這種老死不相往來的思想行不通。

成語造句

他們倆因爲一次激烈的爭吵而徹底決裂,從此之後便如同陌生人一般,老死不相往來。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相鄰的部落,分別叫做甲部落和乙部落。 甲部落的首領是一個有野心且貪婪的人,他時常覬覦乙部落的資源和財富。乙部落則相對溫和,他們更注重和平與和諧的生活。 有一天,甲部落首領在慾望的驅使下,決定對乙部落發動攻擊,試圖搶奪他們的財物。乙部落的人們奮起抵抗,但甲部落憑藉着強大的武力,還是給乙部落帶來了很大的傷害。乙部落的許多人受傷,家園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這場戰爭之後,乙部落的人們對甲部落充滿了深深的怨恨和恐懼。他們決定從此以後與甲部落斷絕一切往來,不再有任何交流和互動。他們封閉了自己的部落,加強了防禦工事,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 而甲部落呢,雖然在戰爭中獲得了一些財物,但他們也付出了代價,失去了乙部落的友誼和信任。隨着時間的推移,甲部落發現他們的發展遇到了瓶頸,因爲沒有了與乙部落的交流和合作,他們無法獲得一些必要的資源和技術。 就這樣,兩個部落各自生活着,真的做到了“老死不相往來”。他們都在自己的世界裏掙扎和徘徊,卻始終無法真正地繁榮和發展。 這就如同《老子》中所說:“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在這個故事裏,甲乙兩個部落因爲一次衝突,而選擇了彼此隔絕,放棄了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最終都陷入了困境。 歷史上也有許多類似的例子,一些國家或地區因爲種種原因而互相敵對,斷絕往來,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而那些能夠放下偏見和隔閡,積極開展交流與合作的國家和地區,則往往能夠實現共同發展和進步。 在當今社會,全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我們更應該從這個成語故事中吸取教訓,摒棄“老死不相往來”的狹隘觀念,積極推動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應對各種挑戰,實現人類的共同發展和繁榮。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美好的世界。

老死不相往來-成語圖片

老死不相往來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