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腔作調
成語拼音
- ná qiāng zuò diào
拿腔作調成語解釋
- 故意裝出特殊的腔調。
典故出處
- 老舍《四世同堂》冠先生拿腔作調的說‘請太太不要發脾氣!’說罷,戴起帽子,懶洋洋的走出去。”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一說話就給人一種不真誠的感覺,彷彿在刻意表演,拿腔作調,讓人難以信任。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個名叫張華的年輕人。張華家境貧寒,但他卻有着一顆不甘平凡的心。
張華一心想要出人頭地,於是他開始努力讀書,希望能通過科舉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隨着他知識的增長,他的心態卻慢慢發生了變化。
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張華開始變得喜歡拿腔作調。他總是故意用一種高高在上的語氣和別人說話,彷彿自己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比如,當他和一些普通百姓交流時,會刻意地使用一些生僻的詞彙和複雜的句式,以顯示自己的博學。
有一次,張華在街頭遇到了一位昔日的同窗好友。好友熱情地和他打招呼,詢問他的近況。張華卻仰起頭,拿腔作調地說:“吾近日忙於攻讀聖賢之書,爲將來之仕途做準備,哪像汝等碌碌無爲之人。”好友聽了,心中很不是滋味,從此與張華漸漸疏遠。
張華的這種行爲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但他卻不以爲意。他覺得只有這樣才能顯示自己的與衆不同。
然而,命運卻和他開了一個玩笑。在科舉考試中,儘管張華有着豐富的知識,但他因爲過於自負和拿腔作調的態度,在面試環節表現不佳,最終名落孫山。
張華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反思之中。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明白了拿腔作調並不能真正讓自己獲得別人的尊重和認可。
後來,張華決定改變自己。他不再刻意炫耀自己的知識,而是以真誠和謙遜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他努力融入到普通百姓之中,傾聽他們的心聲,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張華重新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人們發現,那個曾經拿腔作調的張華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真誠、善良、腳踏實地的人。
最終,張華雖然沒有通過科舉走上仕途,但他在小鎮上成爲了一個備受尊敬的人。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人們,拿腔作調只會讓人厭惡,只有保持真誠和謙遜,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就如同《論語》中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們應該保持一顆謙遜的心,不斷學習他人的優點,而不是故作姿態。
拿腔作調-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