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生玉

成語拼音

lán tián shēng yù

藍田生玉成語解釋

藍田:地名,在陝西省,古時藍田出產美玉。舊時比喻賢父生賢子。

典故出處

《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藍田生玉,真不虛也。”

成語典故

三國時,東吳大將軍諸葛瑾,字子瑜。他有個兒子叫諸葛恪(ke),從小聰明伶俐,口才極好,善於言辭,孫權對這孩子很寵愛。  有一次,孫權在朝廷設宴,六歲的諸葛恪隨父參加。諸葛瑾的臉長得特別長,孫權想開他的玩笑,乘着酒興,命人牽來一頭毛驢,在驢的長臉上寫了“諸葛子瑜”四個字,藉以譏諷諸葛瑾臉長似驢。衆人見了,捧腹大笑,諸葛瑾也感到很尷尬。諸葛恪見了,走到孫權席前,跪請添寫二字。孫權命人將筆拿來給他。諸葛恪在“諸葛子瑜”四字後面添寫了“之驢”二字,這樣就成了“諸葛子瑜之驢”。滿座大臣見了無不驚訝歎服,孫權見諸葛恪如此機敏,十分高興,當場把毛驢賞賜給他。  又有一次,孫權問諸葛恪:“你父親和你叔父諸葛亮相比,到底是誰高明?”諸葛恪答道:“我父親高明。”  孫權要他說出因由,他不假思索地說:“我父親懂得事奉明主,而我叔父卻不懂得這個道理,當然是我父親高明。”  孫權對諸葛瑾說道:“人們都說藍田生美玉,名門生賢良,真是名不虛傳呀!”。

成語造句

他雖然出身平凡,但是憑藉自己的努力和才華,最終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可謂是藍田生玉。

成語故事

在三國時期,吳國有一位名臣名叫諸葛恪。他的父親是諸葛瑾,諸葛瑾在東吳可謂是聲名遠揚。 諸葛恪自幼聰慧過人,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智慧。他思維敏捷,口才出衆,年紀輕輕就得到了許多人的讚賞和認可。 有一次,孫權在朝廷上與大臣們商議國事。期間,他看到了諸葛恪,便想考考這個年輕人。孫權故意刁難諸葛恪,提出了一些棘手的問題。然而,諸葛恪不慌不忙,憑藉着自己的機智和學識,對答如流,給出了令人滿意的答案。孫權見狀,不禁大爲讚歎,對諸葛瑾說道:“人們都說藍田生玉,今日一見,果然如此啊!你這個兒子真是聰慧非凡。” 此後,諸葛恪在東吳的仕途一帆風順,逐漸嶄露頭角。他積極參與政事,爲東吳的發展出謀劃策。他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努力,在東吳的政治舞臺上佔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諸葛恪也逐漸顯露出了一些不足之處。他在取得一定成就後,開始變得有些自負和驕傲。在處理一些事務時,他沒有充分考慮到各種因素,導致了一些失誤。但不可否認的是,諸葛恪依然是那個時代的傑出人物之一。 “藍田生玉”這個成語,正是因爲孫權對諸葛恪的讚賞而流傳開來。它形容名門出賢良,就如同藍田這個地方能產出美玉一樣。諸葛恪的事例也充分說明了,一個人的出身和家庭環境對其成長和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但同時,個人的努力和才華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兩者相結合,才能真正成就一番事業。正如諸葛恪,雖出身名門,但也是憑藉自己的本事贏得了他人的認可和尊重。而這個成語也一直被後世用來讚美那些出身良好且自身優秀的人。

藍田生玉-成語圖片

藍田生玉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