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阱下石

成語拼音

luò jǐng xià shí

落阱下石成語解釋

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同“落井下石”。

典故出處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成語典故

唐朝時期,御史大夫柳宗元因爲過失而被貶至柳州刺史,他在柳州憂鬱不得志而死。文學家韓愈見好友被小人進讒言而替他打抱不平,爲他寫墓誌銘深刻揭露那幫落井下石的人,同時也提醒世人要警惕那些平時指天發誓掏心窩的人。

成語造句

他平時看起來和別人關係不錯,沒想到在別人遭遇困境時,他竟然落阱下石,這種行爲實在讓人不齒。

成語故事

以下是一個關於“落阱下石”的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官員叫李明。李明爲人正直,一心爲公,在朝廷中頗有聲譽。 然而,官場的複雜豈是他能完全預料的。當時的朝堂上存在着一些心懷叵測的人,他們嫉妒李明的才能和聲譽,一直想要找機會陷害他。 一次,李明負責一項重要的工程,在實施過程中,因爲一些不可預見的困難,工程進度出現了一些延誤。那些心懷不軌的人立刻抓住這個機會,在皇帝面前添油加醋地告狀,誇大其詞地描述李明的所謂“過錯”。皇帝聽信了他們的讒言,一怒之下將李明革職查辦。 李明無端遭受這樣的打擊,心中滿是冤屈和無奈。但更讓他沒想到的是,那些曾經與他共事的人,其中不乏一些他曾幫助過的人,此時不僅沒有站出來爲他說句公道話,反而落阱下石。他們爲了撇清和李明的關係,紛紛附和那些詆譭他的言論,甚至編造出一些不實的事情來抹黑他。 李明陷入了困境,生活也變得艱難起來。但他並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他堅信真相總有一天會大白。 在這段艱難的日子裏,李明默默地收集證據,準備爲自己洗刷冤屈。終於,經過不懈的努力,他找到了能夠證明自己清白的關鍵證據。他將這些證據呈遞給皇帝,皇帝在瞭解了事情的真相後,懊悔不已,立刻恢復了李明的官職,並嚴懲了那些陷害他的人。 而那些曾經落阱下石的人,他們的醜惡行徑也被衆人所知曉,遭到了人們的唾棄和鄙夷。李明則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繼續爲國家和人民盡心盡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像那些落阱下石的人一樣,在他人遭遇困境時不但不伸出援手,反而加以陷害和打擊。我們應該秉持正義和善良,在他人需要幫助時給予支持,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纔會更加美好,人心纔會更加溫暖。同時,我們也要保持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無論遇到怎樣的挫折和困難,都要相信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真相總會浮出水面。 (注:你所提供的成語可能不太常見,一般較爲常用的是“落井下石”。)

落阱下石-成語圖片

落阱下石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