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而不滓
成語拼音
- niè ér bù zǐ
泥而不滓成語解釋
- 染而不黑。比喻潔身自好,不受壞的影響。泥,通涅”。染黑。滓,通緇”≮色。
典故出處
-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成語典故
- 泥而不滓,蟬蛻污濁之外者,詩也。★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一
成語造句
- 在複雜的環境中,他始終能堅守自我,宛如蓮花般泥而不滓,保持着內心的純淨與高尚。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個人物,他身處亂世卻能保持自身的高潔,猶如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他就是屈原。
屈原生活在那個動盪的年代,社會黑暗,政治腐敗。他一心爲國,滿懷熱忱地想要爲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他才華橫溢,見識不凡,向楚王進諫了許多良策,期望能讓國家走向繁榮富強。
然而,他的一片赤誠之心卻遭到了一些奸臣的嫉恨和詆譭。那些人在楚王面前搬弄是非,挑撥離間,使得楚王對屈原漸漸產生了懷疑和不滿。但屈原並沒有因此而改變自己的初衷,他依然堅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則。
儘管周圍的環境污濁不堪,充斥着各種陰謀詭計和勾心鬥角,但屈原就像那泥而不滓之人,在這混沌的世間獨善其身。他不願意與那些奸臣同流合污,始終保持着自己的高尚品德和正直操守。
他看到國家在奸佞的操縱下日益衰敗,人民生活困苦,心中充滿了痛苦和憂慮。他不斷地寫詩抒發自己的悲憤之情,那些詩篇中飽含着他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人民的同情。
即使在遭受了重重打擊和迫害之後,屈原依然沒有放棄自己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他繼續爲了正義而奔走呼號,努力想要改變現狀。然而,現實是殘酷的,他的努力最終沒能改變楚國的命運。
在極度的悲憤和絕望中,屈原選擇了投江自盡。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麼是泥而不滓,什麼是高尚的人格和堅定的信念。他的故事成爲了千古流傳的佳話,激勵着後人在面對困境和誘惑時,要保持自己的本心,不被世俗的塵埃所沾染。
屈原就如同那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人們心中對真、善、美的追求。他的精神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成爲了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歷史的長河中,屈原以其泥而不滓的品質,成爲了一座永遠屹立不倒的豐碑,讓後人敬仰和學習。
泥而不滓-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