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

成語拼音

niān huā wēi xiào

拈花微笑成語解釋

原爲佛家語,比喻徹悟禪理◇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典故出處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爾時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屬來奉獻世尊於金婆羅華,各各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世尊即拈奉獻金色婆羅華,瞬目揚眉,示諸大衆,默然毋措。有迦葉破顏微笑。”

成語典故

自家做來做去,原覺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是亦緣也。★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百回

成語造句

他在那寧靜的花園中,似乎領悟到了某種真諦,臉上呈現出如同佛祖拈花微笑般的安詳與從容。

成語故事

在久遠的古代,天竺有一位智慧高深的佛祖釋迦牟尼。 那時,佛祖經常在靈鷲山上爲衆多弟子說法講道。一日,風和日麗,佛祖一如既往地登上講壇,衆多弟子們圍繞在他身旁,滿心期待地聆聽着他的教誨。然而,這一次,佛祖卻沒有如往常般滔滔不絕地講述佛法的精妙之處,而是靜靜地拿起了一朵金婆羅花,默默地示於衆人面前。弟子們都感到十分詫異,紛紛揣測佛祖此舉的深意,卻無人能真正領會其中的奧祕。 在衆多弟子中,有一位名爲迦葉的尊者。他靜靜地凝視着佛祖手中的那朵花,心中若有所思。忽然,迦葉尊者的臉上露出了一抹會心的微笑,那是一種領悟到了某種高深智慧的微笑。佛祖看到迦葉尊者的微笑,心中知曉迦葉尊者已然領悟了他的深意,於是當衆宣佈:“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從此,迦葉尊者成爲了佛祖的嫡傳弟子,繼承了佛祖那高深莫測的佛法精髓。 “拈花微笑”這個典故,所傳達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和表情,它蘊含着一種超越言語和文字的智慧傳遞。就如同《金剛經》中所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真正的佛法真諦,並非通過言語的闡釋就能完全表達清楚,而是需要用心去感悟、去領會。 迦葉尊者的微笑,代表着他對佛祖所傳遞的那種無法言說的智慧的領悟。這種領悟並非通過理性的思考和分析,而是一種直覺的、心靈深處的感悟。它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瞬間照亮了迦葉尊者的內心世界,讓他體悟到了佛法那高深莫測的境界。 在歷史的長河中,“拈花微笑”的典故成爲了佛教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提醒着人們,在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道路上,不能僅僅依賴於言語和文字的表達,更需要用心去感受、去體驗。正如禪宗所強調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只有當我們放下外在的紛擾和執着,用心去聆聽內心的聲音,才能真正領悟到那深藏於生命之中的奧祕。 而迦葉尊者,也因其對“拈花微笑”的深刻領悟,成爲了佛教歷史上一位備受尊崇的人物。他的事蹟和精神激勵着無數的修行者在追求佛法真諦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努力探索那無盡的智慧寶藏。時至今日,“拈花微笑”的故事依然在世間流傳,它所蘊含的智慧和啓示,依然能夠給予人們深深的觸動和思考,引領着人們走向內心的寧靜與覺悟。

拈花微笑-成語圖片

拈花微笑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