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童馬走

成語拼音

niú tóng mǎ zǒu

牛童馬走成語解釋

舊時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馬走,猶僕役。

典故出處

唐·元稹《〈白氏長慶集〉序》然而二十年間,禁省、觀寺、郵候牆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

成語典故

其大節嶽嶽磊磊,在人耳目,雖耕夫販婦,牛童馬走,共能稱道者。★陳衍《元詩紀事·青城行》

成語造句

在那遙遠的鄉村,昔日曾有許多孩子幫忙勞作,他們或牽牛或趕馬,彷彿牛童馬走一般,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叫榆城的地方。這是一個寧靜祥和的小城,人們大多以農耕和畜牧爲生。 城中有一個名叫李福的少年,他出身貧寒,父母皆是樸實的農民。李福自幼便幫着家裏放牛牧馬,雖然生活清苦,但他生性樂觀,從未有過絲毫抱怨。 一天,李福像往常一樣帶着牛羣和馬羣到城外的山坡上喫草。陽光灑在草地上,牛兒和馬兒悠閒地喫着青草,李福則躺在一旁的樹蔭下,憧憬着未來。 然而,平靜的生活很快被打破。榆城遭遇了罕見的旱災,農作物顆粒無收,百姓們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李福家也未能倖免,爲了生存,李福不得不考慮另謀出路。 恰逢此時,朝廷徵兵的消息傳到了榆城。李福心想,與其在家中捱餓,不如投身軍旅,或許能爲家人謀得一條生路。於是,他毅然告別了父母,加入了軍隊。 在軍隊中,李福憑藉着自己的勇敢和機智,很快嶄露頭角。他跟隨軍隊四處征戰,歷經無數次的生死考驗。 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李福所在的部隊遭遇了敵軍的重重包圍。敵衆我寡,形勢十分危急。但李福毫不畏懼,他帶領着一隊士兵,如猛虎般衝向敵軍。在戰鬥中,他的戰馬不幸中箭倒下,但他沒有退縮,而是繼續徒步奮戰。 最終,他們成功突破了敵軍的包圍,爲整個部隊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經過多年的征戰,李福逐漸成長爲一名赫赫有名的將領。他帶領着士兵們南征北戰,爲國家的安定和百姓的安寧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當戰爭結束,李福帶着榮耀回到了榆城。他看到家鄉在經過災荒和戰亂後,已經變得滿目瘡痍。李福決定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家鄉重建。 他出資修建水利工程,開墾農田,讓百姓們重新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而他自己,也在家鄉安享晚年。 李福從一個放牛牧馬的少年,成長爲保家衛國的將領,最終又迴歸家鄉造福百姓。他的一生,就如同那牛童馬走的歲月,雖歷經艱辛,卻始終堅定地前行,書寫了屬於自己的傳奇。

牛童馬走-成語圖片

牛童馬走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