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斥異己

成語拼音

pái chì yì jǐ

排斥異己成語解釋

排擠、清除和自己意見不同或不屬於自己集團派系的人。

典故出處

《晉書·殷顗傳》顗見江績亦以正直爲仲堪所斥,知仲當逐異己,樹置所親。”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這個團隊中,他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不惜使用各種手段排斥異己,導致團隊氛圍緊張,凝聚力下降。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王朝,政治風雲變幻莫測。 當時,朝堂之上有一位權傾朝野的大臣甲。此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實則心懷叵測。他一心想要鞏固自己的權力,排除一切可能威脅到他地位的人。 起初,他憑藉着自己的巧言令色和阿諛奉承,贏得了皇帝的信任。隨着權力的逐漸增大,他的野心也愈發膨脹。朝堂之中,那些與他意見不合、堅守正道的忠臣良將,逐漸成爲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 有一位剛正不阿的官員乙,他一心爲了國家的繁榮昌盛,多次向皇帝進諫,提出了許多利國利民的政策和建議。然而,這些建議卻與大臣甲的私利相沖突。大臣甲便開始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誣陷官員乙心懷不軌,妄圖篡權。皇帝在大臣甲的讒言迷惑下,對官員乙漸漸產生了猜疑。 大臣甲又暗中勾結其他黨羽,在朝堂上對官員乙進行圍攻和打壓。他們故意歪曲事實,將官員乙的一些無心之失無限放大,甚至無中生有地捏造罪名。 還有一位清正廉潔的官員丙,因其公正執法,得罪了大臣甲的親屬。大臣甲便抓住這個機會,在朝堂上大肆攻擊官員丙,稱其執法嚴苛,不近人情,不適合爲官。 在大臣甲的排斥異己之下,朝堂上的正義之聲越來越微弱,許多有識之士紛紛選擇沉默或者辭官歸隱。而那些趨炎附勢、阿諛奉承之徒則圍繞在大臣甲的身邊,使得朝堂烏煙瘴氣,政治腐敗不堪。 最終,國家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困境。外敵入侵,國內民不聊生。直到這時,皇帝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被大臣甲所矇蔽,然而爲時已晚。 這個故事警示後人,排斥異己的行爲往往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唯有廣納賢言,尊重不同的意見,才能使國家繁榮昌盛,長治久安。

排斥異己-成語圖片

排斥異己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