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山倒海
成語拼音
- pái shān dǎo hǎi
排山倒海成語解釋
- 推開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強盛,聲勢浩大。
典故出處
- 《資治通鑑·齊紀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騎數十萬,南臨瓜步,諸郡盡降。”宋·楊萬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勢初來敵頗強,排山倒海也難當。”
成語典故
- 這種排山倒海的巨潮,是任何頑固勢力所不能抵擋得住的。★鄒韜奮《抗戰以來·自動奮發的千萬青年》
成語造句
- 戰場上,敵軍的衝鋒氣勢猶如排山倒海一般,然而我方戰士毫不畏懼,奮勇抵抗。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戰爭歲月裏,有兩個相鄰的國家,分別是越國和吳國。兩國之間時常因爲領土和資源的紛爭而劍拔弩張。
吳國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其君王夫差更是野心勃勃,企圖一舉吞併越國,擴大自己的版圖。而越國相對弱小,但越王勾踐卻有着堅韌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有一次,吳國大軍壓境,來勢洶洶。越國的軍隊在數量和裝備上都遠遠遜於吳國。面對吳國如潮水般涌來的軍隊,越國的將士們心中充滿了恐懼和不安。
然而,越王勾踐親自登上城樓,鼓舞士氣。他大聲說道:“將士們,我們的背後是我們的家園,是我們的親人。我們不能退縮,不能畏懼!今日之戰,關乎國家存亡,關乎親人安危。我們必須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與敵人決一死戰!”勾踐的話語如同一把烈火,點燃了越國將士們心中的鬥志。
戰鬥開始了,越國的將士們抱着必死的決心,奮勇殺敵。他們不再畏懼吳國的強大,不再擔憂自己的生死。在戰場上,他們如同猛虎下山,個個英勇無畏。
其中有一位將領,名叫范蠡。他身先士卒,衝鋒在前,手中的長劍揮舞得虎虎生風。他帶領着一隊士兵,如同一股洪流,衝破了吳國軍隊的防線。
越國的士兵們受到范蠡的鼓舞,紛紛效仿。他們緊密配合,相互支援,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這股力量猶如排山倒海一般,向着吳國的軍隊席捲而去。
吳國的軍隊原本以爲能夠輕鬆取勝,卻沒想到越國的軍隊爆發出如此強大的戰鬥力。他們開始驚慌失措,陣腳大亂。
最終,越國的軍隊憑藉着頑強的意志和無畏的勇氣,取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這場勝利不僅保衛了越國的領土和尊嚴,也讓越國在各國之間聲名大振。
從此以後,“排山倒海”這個成語便流傳開來,形容力量強盛,聲勢浩大,不可阻擋。
排山倒海-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