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若水火

成語拼音

pàn ruò shuǐ huǒ

判若水火成語解釋

判區別。比喻兩者顯然相反,互不相容。

典故出處

清·錢泳《履園叢話·譚詩·總論》沈歸愚宗伯與袁簡齋太史論詩,判若水火。”

成語典故

若各存意見,則依附之小人,遂至妄爲揣摩,羣相附和,漸至判若水火。★《清朝野史大觀》卷三

成語造句

他們兩人對於這件事的看法和處理方式截然不同,簡直判若水火。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兩個家族,他們之間的關係可謂是複雜多變,最終竟判若水火。 這兩個家族,分別是李家和王家。起初,他們都居住在同一個村落,鄰里之間相處和睦,時常互相幫助。每逢農忙時節,李家若人手不足,王家定會伸出援手;王家若遇困難,李家也絕不袖手旁觀。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村子附近發現了一座金礦。這一發現,瞬間打破了村子原有的寧靜。李家和王家都想在金礦開採中佔據主導地位,獲取更多的利益。 李家率先行動,組織家族中的青壯年,迅速佔領了金礦的一部分區域,並開始了開採工作。王家見此情形,心中憤懣不已,認爲李家不講情誼,獨吞好處。於是,王家也不甘示弱,集結家族力量,試圖從李家手中奪回部分金礦。 雙方的矛盾日益激化,從最初的言語衝突,逐漸升級爲肢體碰撞。曾經親如一家的兩大家族,如今見面便怒目相視,互不相讓。 村裏的長輩們試圖調解,勸說雙方各退一步,共同開發金礦,讓整個村子都能受益。但此時的李家和王家,早已被利益衝昏了頭腦,根本聽不進任何勸告。 李家憑藉着先發優勢,在金礦開採中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他們用這些財富購置了精良的武器,僱傭了更多的人手,加強對金礦的守衛。王家則四處聯絡其他勢力,企圖聯合起來對抗李家。 在這場激烈的爭鬥中,雙方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曾經肥沃的農田因無人耕種而荒蕪,村裏的安寧被打破,人們生活在恐懼與不安之中。 曾經的友好互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仇恨和敵意。李家和王家的關係,從親密無間到如今的判若水火,讓人不禁感嘆利益的誘惑竟能如此輕易地摧毀人與人之間的情誼。 這也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在面對利益的誘惑時,我們應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善良的本心,莫讓一時的貪婪破壞了珍貴的情誼和和諧的關係。

判若水火-成語圖片

判若水火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