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多乃旱

成語拼音

lóng duō nǎi hàn

龍多乃旱成語解釋

比喻人多互相依賴,反而辦不成事。

典故出處

宋·李季可《鬆窗百說·恃衆》:“今不救之,罪分於衆而難責,則皆莫之顧,況橫身犯衆,爲人肩利害事耶?諺所謂龍多乃旱是也。”

成語典故

古代時候,人們在烤火,爐火很盛,將爐旁邊的木頭燒着了,衆客在一旁觀看,不知如何處理。直到僕人們趕到,才把火撲滅。大夥還在議論,其中一個說:“今不救之,罪分於衆而難責,則皆莫之顧,況橫身犯衆,爲人肩利害事耶?諺所謂龍多乃旱是也。

成語造句

在一個團隊中,如果人人都想做主,互相牽制,就容易出現龍多乃旱的局面,導致事情難以順利推進。

成語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炎國。這個國家原本風調雨順,百姓們安居樂業。 炎國的國王爲了讓國家更加繁榮昌盛,廣納賢才,許多有能力的人都來到了朝堂之上。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朝堂上的官員越來越多,人浮於事的情況也漸漸出現。 這些官員們各有各的心思和打算,他們常常爲了各自的利益而爭論不休,互相牽制。在處理國家事務時,往往因爲意見不統一而導致決策緩慢,許多重要的事情都被拖延擱置。 有一年,炎國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旱災。百姓們的莊稼顆粒無收,生活陷入了困境。國王急忙召集大臣們商議應對之策。然而,大臣們卻在朝堂上爭論不休,有的主張求雨,有的主張開倉放糧,有的主張興修水利,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主意最好,誰也不肯讓步。 就這樣,時間一天天過去,旱災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百姓們怨聲載道。國王看到這種情況,心急如焚,但卻對這些大臣們毫無辦法。 一位智者看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他對國王說:“陛下,如今朝堂之上官員過多,猶如龍多乃旱。大家各執一詞,互相掣肘,導致國家陷入困境。唯有精簡官員,讓真正有才能、能辦實事的人來管理國家,才能解決當前的危機。” 國王聽了智者的話,恍然大悟。他開始對朝堂進行整頓,罷免了那些只知道爭權奪利卻不辦實事的官員。經過一番努力,朝堂終於恢復了清明。 隨後,國王任命了一些有能力、有擔當的官員來處理旱災問題。這些官員們齊心協力,迅速制定了有效的應對措施。他們一方面組織百姓興修水利,另一方面積極開展救災工作,發放糧食和物資,幫助百姓渡過難關。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旱災終於慢慢得到了緩解,炎國也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龍多乃旱”這個成語所蘊含的深刻道理。當一個團隊或組織中人員過多,且缺乏有效的協調和管理時,往往會出現互相推諉、效率低下的情況,就如同過多的龍反而會導致乾旱一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注重團隊的協作和效率,避免出現人浮於事的現象,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目標,推動事業的發展。同時,作爲領導者,要善於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革,以確保組織的健康和穩定運行。

龍多乃旱-成語圖片

龍多乃旱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