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

成語拼音

bàn lù chū jiā

半路出家成語解釋

原指成年後纔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從事另一工作。

典故出處

《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先前讀書,後來看看不濟,卻去改業做生意。便是半路出家的一般。”

成語典故

宋朝皇帝在昊天寺上香敬佛遇遼兵圍困,楊令公率七個兒子前來救駕,其中三個兒子戰亡,一個下落不明。後在伐遼戰爭中遭元帥潘仁美陷害,楊家只楊六郎倖存,在歸途中,楊五郎因當年戰敗出家當和尚挺身而出救了楊六郎。

成語造句

他之前從事的是其他行業,後來才轉而學習藝術,可謂是半路出家,但通過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李信的年輕人。李信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戶家庭,生活雖然平淡卻也安寧。 李信自幼便對農耕之事很熟悉,每天跟着父母在田間勞作,春種秋收,過着簡單而規律的生活。然而,隨着年齡的增長,李信開始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嚮往。 有一次,李信所在的村子來了一位雲遊的僧人。這位僧人見識廣博,講述了許多外面世界的精彩故事,其中關於佛法和修行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李信。李信心中漸漸萌生出一種渴望,他想要去探索那個充滿神祕和智慧的佛法世界。 於是,不顧父母的反對和挽留,李信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家鄉,踏上了追尋佛法的道路。他一路打聽,歷經艱辛,終於來到了一座著名的寺院。 李信向寺院的住持表達了自己想要出家修行的願望。住持見他雖然半路而來,卻眼神堅定,便同意了他的請求。從此,李信穿上了僧衣,成爲了一名僧人。 然而,半路出家的李信在修行的道路上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挑戰。他不像其他自幼出家的僧人那樣有着深厚的佛法基礎和修行習慣,很多佛法教義對他來說都晦澀難懂。但李信並沒有氣餒,他憑藉着自己的執着和努力,一點點地學習和積累。 他日夜苦讀佛經,虛心向寺中的高僧請教,還積極參與各種修行活動。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李信逐漸在佛法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時光荏苒,李信從一個對佛法一無所知的半路出家之人,成長爲了一位深受衆人尊敬的高僧。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人們,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即使是半路出家,也能在新的領域取得非凡的成就。 李信的故事在當地流傳開來,成爲了人們口中的佳話。人們從他的故事中領悟到,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放棄對夢想的追求,哪怕是從零開始,半路出家,也能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而“半路出家”這個成語,也因此被用來形容那些中途纔開始從事某項事業或學習某項技能的人,提醒着人們不要因爲起步晚而畏懼,只要有決心和毅力,一切皆有可能。

半路出家-成語圖片

半路出家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