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甲不存
成語拼音
- piàn jiǎ bù cún
片甲不存成語解釋
- 一片鎧甲都沒保存下來。形容全軍覆沒。
典故出處
- 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一折貧道祭風,周瑜舉火,黃蓋詐降,燒曹兵八十三萬,片甲不回。”
成語典故
- 乘其不備,人銜枚,馬摘轡,暗劫營寨,殺彼片甲不存,方知我等利害。(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
成語造句
- 戰場上敵軍遭遇慘敗,我方乘勝追擊,打得他們片甲不存。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戰爭歲月裏,有兩個諸侯國,分別是梁國和陳國。梁國的國君梁惠王野心勃勃,妄圖擴張領土,增強自己的勢力。
這一年,梁惠王決定出兵攻打陳國。他派出了自己最爲精銳的部隊,自以爲能夠輕鬆取勝。然而,陳國雖然國小力弱,但國君陳王卻有着非凡的智慧和勇氣。
陳王深知正面交鋒難以抵擋梁國的大軍,於是他召集了國內的謀士們商議對策。其中一位謀士提出了一個巧妙的計謀。
當梁國的大軍浩浩蕩蕩地逼近陳國邊境時,陳王按照謀士的計策,下令讓士兵們佯裝敗退,將梁國的軍隊引入了一片山谷之中。這片山谷地勢險要,道路狹窄,梁國的大軍一進入,頓時陷入了困境。
陳王早已在山谷兩側埋伏好了弓箭手和投石車。只聽得一聲令下,箭如雨下,石頭滾落,梁國的軍隊頓時亂了陣腳。
梁國的將領試圖指揮軍隊撤退,但狹窄的山谷使得他們的行動極爲困難。在混亂中,士兵們相互踩踏,傷亡慘重。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梁國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真可謂是“片甲不存”。他們原本以爲勝券在握的出征,最終以慘敗告終。
梁惠王得知這個消息後,痛心疾首,後悔自己的盲目自大和輕率出兵。而陳王則因爲這次以智取勝,保衛了自己的國家,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和擁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強大的敵人時,不能僅憑武力和盲目自信,而要善於運用智慧和策略,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否則,就可能像梁國的軍隊一樣,落得個片甲不存的悲慘下場。歷史上,類似的戰例數不勝數,比如赤壁之戰中曹操的大軍因輕敵和戰術失誤,被孫劉聯軍擊敗,也是一個慘痛的教訓。所以,我們應當從這些歷史故事中汲取智慧,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謹慎的態度。
片甲不存-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