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甲不還

成語拼音

piàn jiǎ bù huán

片甲不還成語解釋

形容全軍覆沒。同片甲不回”。

典故出處

明·方汝浩《禪真後史》第二十七回咱留一支軍馬守關,以待劉總督後隊官軍,殺教他片甲不還,方稱暢快!”

成語典故

我們要轉移社會、改善社會,就得迎上前去,同這班東西接戰,殺得他們片甲不還!★葉聖陶《倪煥之》十二

成語造句

戰士們在戰場上英勇無畏,決心與敵人拼殺到底,哪怕戰死也不讓敵人有絲毫得逞的機會,做到片甲不還。

成語故事

在古代,戰爭頻繁,諸侯紛爭,無數英雄豪傑在戰場上拼殺,只爲了爭奪那至高無上的權力和榮耀。 在一個動盪的年代,有兩個強大的諸侯國,A 國和 B 國。A 國的國君野心勃勃,妄圖吞併周邊的小國,擴張自己的領土。而 B 國則是一個相對弱小但堅韌不屈的國家。 A 國國君集結了龐大的軍隊,氣勢洶洶地向 B 國進發。B 國的將領們深知敵強我弱,但他們並沒有退縮,而是決定奮起抵抗,保衛自己的家園和人民。 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B 國的軍隊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頑強的鬥志。然而,A 國的兵力實在過於強大,他們的武器精良,戰術嫺熟。B 國的軍隊逐漸陷入了困境,但他們依然拼死作戰,沒有一個人願意輕易放棄。 就在戰鬥最爲膠着的時候,B 國的一位年輕將領站了出來。他身先士卒,衝鋒陷陣,鼓舞着士兵們的士氣。在他的帶領下,B 國的軍隊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反攻,給 A 國的軍隊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但是,戰爭的局勢始終對 B 國不利。A 國的軍隊逐漸佔據了上風,B 國的士兵傷亡慘重。最終,B 國的軍隊在這場戰鬥中全軍覆沒,沒有一個人能夠活着回到自己的國家,真可謂是片甲不還。 這場戰爭給 B 國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人民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而 A 國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戰爭的殘酷和無情讓人感嘆。那些在戰場上英勇犧牲的士兵們,他們的名字或許會被時間所遺忘,但他們爲了國家和人民所展現出的無畏精神,卻永遠值得後人銘記。 在後世的記載中,這場戰鬥成爲了一個慘痛的教訓,提醒着人們和平的珍貴。而“片甲不還”這個成語,也成爲了形容戰爭慘烈、傷亡殆盡的生動寫照,讓後人對戰爭的殘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片甲不還-成語圖片

片甲不還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