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甲無存
成語拼音
- piàn jiǎ wú cún
片甲無存成語解釋
- 一片鎧甲都沒保存下來。形容全軍覆沒。同片甲不存”。
典故出處
- 明·梁辰魚《浣紗記·交戰》殺得他隻輪不返,片甲無存,望風而逃,渡江去了。”明·陳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一回末將明日使姜尚無備,再殺他個片甲無存,早早奏凱。”
成語典故
- 臣聞兀朮又犯中原,有岳飛青龍山大戰,殺得番兵片甲無存。★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二十四回
成語造句
- 敵軍在我方的猛烈攻擊下,落得個丟盔棄甲的下場,最終片甲無存。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小國,名爲梁國。梁國土地肥沃,百姓安居樂業,但它的地理位置卻頗爲不利,處在幾個強國的夾縫之中。
梁國的國君是一位有抱負的君主,他一心想要讓梁國強大起來,不再受周邊強國的欺凌。於是,他大力發展農業,鼓勵商業,還積極訓練軍隊。
在梁國的邊境,有一個強大的敵國,名爲陳國。陳國覬覦梁國的富饒已久,終於在一個秋天,陳軍集結了大批兵力,向梁國發起了進攻。
梁國國君親自率領軍隊抵禦外敵。然而,陳軍來勢洶洶,他們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梁軍在初次交鋒中就陷入了困境。
梁國的一位將領名叫李勇,他作戰勇猛,但性格魯莽。在戰鬥中,他不聽從指揮,擅自率領一隊兵馬衝入敵陣,結果陷入重圍。雖然李勇拼死抵抗,但最終他所率領的這隊兵馬幾乎全軍覆沒。
梁國國君深知不能與陳軍硬拼,於是決定採取迂迴戰術。他派遣一支奇兵繞到陳軍後方,燒燬了陳軍的糧草。陳軍頓時陷入混亂,梁軍趁機發起反攻。
但陳軍畢竟實力強大,經過數日的激戰,梁軍損失慘重。戰場上,屍橫遍野,梁軍的鎧甲、兵器散落一地。
最終,梁國國君不得不下令撤退。當陳軍佔領戰場時,發現梁軍的裝備幾乎片甲無存,只剩下一些殘破的旗幟在風中搖曳。
這場戰爭讓梁國元氣大傷,但梁國國君並未放棄。他重新整頓國家,勵精圖治,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使梁國再次強大起來。
而“片甲無存”這個成語,也從此成爲了形容戰爭慘烈、損失巨大的經典表述,被後世銘記。
片甲無存-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