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頑不靈
成語拼音
- míng wán bù líng
冥頑不靈成語解釋
- 冥頑:愚鈍無知;不靈:不聰明。形容愚昧無知。
典故出處
- 唐·韓愈《祭鱷魚文》:“不然則是鱷魚冥頑不靈,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
成語典故
- 唐朝大文學家韓愈因爲《諫迎佛骨表》得罪了唐憲宗,被貶到潮州當刺史。他上任後,聽說當地的惡溪裏有鱷魚傷害人畜,就寫一篇《祭鱷魚文》去警告鱷魚7日內遷往南海。如果繼續冥頑不靈的話將遭到捕殺,正好一場暴雨趕走鱷魚。
成語造句
- 他總是固執己見,聽不進別人的任何建議,簡直冥頑不靈。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部落,部落中有一個首領名叫烏魯。烏魯性格固執,常常聽不進他人的意見,總是一意孤行。
有一次,部落面臨着一個重大的抉擇。周邊的環境發生了變化,一些智者建議烏魯帶領部落遷移到一個更適合生存的地方,因爲他們察覺到現有的居住地資源逐漸匱乏,難以長久維持部落的發展。然而,烏魯卻完全不理會這些合理的建議,他堅信自己的判斷,認爲留在原地纔是最好的選擇。
智者們多次苦口婆心的勸說,甚至引經據典,講述其他部落成功遷移獲得更好發展的例子,但烏魯卻如同頑石一般,不爲所動。他堅信自己的方式是正確的,覺得這些智者是在危言聳聽。
隨着時間的推移,部落的情況越來越糟糕,食物短缺,生存變得越發艱難。可烏魯依然冥頑不靈,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決定,不願意改變策略。一些族人開始對烏魯的領導能力產生懷疑,但烏魯卻認爲他們是不忠誠的表現,對他們加以斥責。
最終,部落陷入了嚴重的危機之中,許多人因爲飢餓和困苦而離開了部落。烏魯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此時已經爲時過晚。他後悔不已,卻無力挽回局面。這個部落因爲烏魯的冥頑不靈而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曾經繁榮的景象一去不復返。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冥頑不靈的態度往往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一個人如果不能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改變自己的想法和策略,就如同閉着眼睛在黑暗中摸索,必然會遭遇挫折和失敗。我們應該以史爲鑑,保持開放的心態,善於接納不同的觀點,避免成爲像烏魯那樣冥頑不靈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順暢和成功。
冥頑不靈-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