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聽偏言

成語拼音

piān tīng piān yán

偏聽偏言成語解釋

偏只注重一方面。只聽信一方面,指處理問題態度不公正,方法不妥當。

典故出處

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做決策的時候,我們不能只憑他人的一面之詞就匆忙下結論,否則很容易陷入偏聽偏言的誤區,導致錯誤的判斷和決策。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王朝中,有一位年輕的君主剛剛登基,滿懷壯志想要打造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 這位君主名叫李軒,他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對治國之道也頗有見解。然而,隨着權力的增長,他身邊逐漸圍繞了一羣阿諛奉承之人。 起初,李軒還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分辨忠奸。但時間一長,他開始被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言語所迷惑。其中,有兩位大臣最爲突出,一位是善於諂媚的張順,另一位是心機深沉的王猛。 張順總是在李軒面前說盡各種好話,刻意迎合他的每一個想法,哪怕那些想法並不明智。而王猛則更爲陰險,他常常在李軒耳邊進讒言,詆譭那些真正忠誠且有才能的大臣。 有一次,邊境地區出現了敵軍侵擾的情況。一位忠誠的將領陳將軍主動請纓,願率領軍隊抵禦外敵。然而,王猛卻在李軒面前誣陷陳將軍有擁兵自重、意圖謀反之心。李軒因爲偏聽了王猛的讒言,竟然拒絕了陳將軍的請求,還將其貶謫。 失去了陳將軍這樣的良將,敵軍在邊境愈發猖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紛紛進諫,希望李軒能重新啓用陳將軍。可張順又在旁煽風點火,說這些大臣是結黨營私,故意與君主作對。李軒再次偏聽偏言,對進諫的大臣加以斥責。 久而久之,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忠臣們心灰意冷,而奸佞之徒卻越發囂張。國家的局勢日益衰敗,民不聊生。 終於,李軒在一次微服私訪中,親眼目睹了百姓的疾苦,聽到了他們對朝廷的抱怨和對忠臣的懷念。這時,他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的偏聽偏言是多麼的愚蠢和危險。 回到宮中,李軒痛定思痛,決心剷除奸佞,重新啓用忠臣。經過一番努力,國家的局勢逐漸穩定,百姓的生活也慢慢恢復了正常。 這個故事警示後人,作爲領導者,切不可偏聽偏言,要廣納諫言,明辨是非,才能治理好國家,造福百姓。

偏聽偏言-成語圖片

偏聽偏言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