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折八扣

成語拼音

qī zhé bā kòu

七折八扣成語解釋

比喻折扣很大,減掉了很多。

典故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九十六回這些店用房錢草料麩子,七折八扣,除了兩錠銀子之外,倒該下五六兩的帳。”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那家小店買東西,標價看起來還不錯,可實際付款時這費用那費用一加,經過七折八扣,最終花的錢遠超預期。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福的商人。李福頭腦靈活,善於經營,但爲人卻頗爲狡詐。 起初,李福的生意做得還算順利,他從外地購進了一批質量上乘的絲綢。然而,當他準備出售這些絲綢時,卻打起了歪主意。 他在店門口張貼出告示,聲稱這批絲綢乃稀世珍品,價格優惠。衆多顧客聽聞紛紛前來購買。可當顧客們挑選好絲綢準備結賬時,李福卻開始施展他的詭計。 他先是以各種理由擡高了絲綢的原價,然後又找出所謂的瑕疵,進行所謂的折扣。一會兒說這匹絲綢顏色稍有不均,七折出售;一會兒又說那匹絲綢質地不夠細膩,八扣處理。原本價格合理的絲綢,經過他這一番七折八扣的操作,顧客們實際支付的價格竟然比正常價格還要高出許多。 有一位名叫趙誠的書生,他早就聽聞了李福的名聲,此次前來購買絲綢,也是格外小心。當李福又故技重施,對趙誠挑選的絲綢進行七折八扣時,趙誠據理力爭。他引經據典,列舉了其他商家公平交易的例子,指責李福這種欺詐行爲違背了商業道德。 然而,李福卻不以爲然,還強詞奪理地說:“我這是根據絲綢的實際情況定價,愛買不買!”趙誠氣憤不已,他決定將李福的惡行告到官府。 縣令聽聞此事,立刻派人調查。在確鑿的證據面前,李福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錯誤。縣令嚴厲地斥責了他:“商人應以誠信爲本,你這般七折八扣,坑騙顧客,實乃不義之舉!長久以往,誰還敢與你交易?”最終,李福不僅退還了多收的錢財,還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從此,這個小鎮上的商人都以此爲戒,秉持誠信經營,再也不敢像李福那樣七折八扣,坑騙顧客。而“七折八扣”這個成語,也成爲了人們形容那些在交易中故意剋扣、使價格大打折扣的不良行爲的常用詞彙。

七折八扣-成語圖片

七折八扣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