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薦

成語拼音

máo suì zì jiàn

毛遂自薦成語解釋

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典故出處

《史記·平原君列傳》記載: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去楚國求救,門下食客毛遂自動請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國,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纔派兵去救趙國。

成語典故

春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20個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最後還缺一個人。這時,門客毛遂自我推薦,說:“我算一個吧!”平原君見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強同意了。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臺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爲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快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幹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臺階。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麼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捕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非常精闢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後,待毛遂爲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成語造句

在公司面臨重要項目無人敢接手的時候,他勇敢地站出來,就像毛遂自薦一般,主動承擔起了這個艱鉅的任務。

成語故事

在戰國時期,有一個叫毛遂的人。他在趙國的平原君門下當了三年食客,一直默默無聞。 當時,秦國圍困趙國的邯鄲,趙國危在旦夕。平原君決定前往楚國求救,打算在門下食客中挑選二十個有勇有謀的人一同前往。他選來選去,只挑中了十九個人,怎麼也湊不齊二十個。正當平原君爲此事發愁的時候,毛遂主動站出來說:“我願意跟隨您前往楚國。”平原君看了看他,有些疑惑地問:“先生在我門下已經三年了,我卻從來沒有聽過周圍人對你的稱讚,可見先生並沒有什麼出衆之處。此次前往楚國關係重大,先生還是不要去了吧。”毛遂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我不過是今天才請求進入您的囊中罷了。如果我早能處在您的囊中,就會像錐子那樣,整個鋒芒都會露出來,而不只是露出一點尖兒。”平原君聽了他這番話,覺得他很有氣魄,便同意讓他一同前往。 到了楚國,平原君與楚王從早上一直談到中午,楚王還是猶豫不決,不肯出兵相助。這時,毛遂手持寶劍,大步跨上臺階,直接走到楚王面前,義正言辭地說:“出兵援趙之事,對楚國有百利而無一害。如今秦國的勢力日益強大,如果趙國滅亡了,那麼下一個就會輪到楚國。大王難道就眼睜睜地看着秦國逐一吞併各國嗎?”楚王被毛遂的氣勢和言辭所震懾,又考慮到自身的利益,終於答應出兵援趙。 就這樣,在毛遂的勇敢自薦和努力爭取下,趙國得到了楚國的援助,解除了邯鄲之圍。而毛遂也因此一舉成名,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食客變成了備受人們稱讚的英雄。 “毛遂自薦”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它用來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歷史上像毛遂這樣勇於自薦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憑藉着自己的勇氣和才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爲國家和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當今社會,我們也應該學習毛遂的這種精神,當機會來臨時,要勇敢地展示自己,抓住機遇,實現自己的價值。

毛遂自薦-成語圖片

毛遂自薦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