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短就長
成語拼音
- qì duǎn jiù cháng
棄短就長成語解釋
- 指捨棄短處而採用長處。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做職業規劃時,我們應該充分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學會棄短就長,才能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陳國的諸侯國。陳國的君主陳莊公在位時,國內局勢頗爲複雜。
陳莊公手下有兩位大臣,一位名叫李通,另一位名叫趙賢。李通爲人機敏聰慧,但性格急躁,有時會因衝動而做出錯誤的決策。趙賢則性格沉穩,做事深思熟慮,但在應對緊急情況時,反應略顯遲緩。
起初,陳莊公對李通頗爲器重,因爲他能迅速解決一些眼前的問題。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李通衝動行事帶來的隱患逐漸顯現。在一次與鄰國的爭端中,李通未經深思熟慮便貿然出兵,結果導致陳國軍隊損失慘重。
陳莊公開始反思自己對李通的過度依賴,也注意到了趙賢的優點。趙賢雖然在反應速度上不如李通,但他的深思熟慮能夠避免許多潛在的危機。
在之後的一次重大決策中,陳莊公決定不再僅僅看重李通的機敏快捷,而是更多地參考趙賢的穩重意見。他開始逐漸調整對兩位大臣的使用方式,棄短就長,讓李通負責一些需要迅速處理的事務,同時讓趙賢參與更多關乎國家長遠發展的決策。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與調整,陳國的政務處理得越來越得當。在面對他國的挑釁時,陳莊公綜合了李通的果敢和趙賢的謹慎,制定出了合理的應對策略,成功化解了危機。
在經濟發展方面,趙賢提出的長遠規劃得以實施,陳國的國力逐漸增強。
陳莊公的明智之舉,讓陳國在複雜的局勢中得以穩定發展。他懂得棄短就長,充分發揮每個人的長處,避免了因個人的短處而導致的失誤。這個故事也被後人傳頌,成爲了治國理政、用人識才的經典範例,提醒着人們要善於發現他人的優點,合理運用,以實現最大的價值。
棄短就長-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