鉗口撟舌

成語拼音

qián kǒu jiǎo shé

鉗口撟舌成語解釋

閉口翹舌。形容因驚訝害怕而說不出話來的樣子。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面對如此複雜的局面,他一時竟不知如何應對,愣在那裏鉗口撟舌。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王朝,政治風雲變幻,局勢複雜。 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忠臣,他心懷國家和百姓,敢於直言進諫。當時的朝政被一些奸臣所把持,他們爲了自己的私利,肆意欺壓百姓,搜刮民脂民膏。李明多次向皇帝上書,指出這些奸臣的罪行,並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建議。 然而,皇帝卻被奸臣們的花言巧語所迷惑,對李明的忠言置若罔聞。奸臣們更是對李明恨之入骨,他們聯合起來,在皇帝面前誣陷李明,說他心懷不軌,企圖篡權。皇帝聽信了奸臣的讒言,下令將李明打入大牢。 在獄中,李明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但他依然堅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忠誠。而朝堂之上,那些奸臣們更加肆無忌憚,他們打壓異己,凡是對他們的行爲稍有不滿或者提出異議的官員,都會遭到迫害。一時間,朝中人人自危,大家都不敢再仗義執言,生怕惹禍上身。 有一位曾經與李明關係甚好的官員張濤,他本也是一位正直之士,但看到李明的下場,心中充滿了恐懼。在一次朝會上,皇帝詢問關於一項政策的意見,張濤明明知道其中存在諸多弊端,可想到李明的遭遇,竟然鉗口撟舌,不敢說出真話。 這種沉默和恐懼逐漸蔓延開來,整個朝堂變得鴉雀無聲,再也沒有人敢站出來爲國家和百姓發聲。奸臣們的惡行越來越猖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國家也陷入了危機之中。 直到有一天,邊境傳來敵軍入侵的消息,由於朝政腐敗,軍隊戰鬥力低下,節節敗退。這時,皇帝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想起了李明的忠言,懊悔不已,急忙下令釋放李明,並重新啓用那些被打壓的忠臣。 李明出獄後,不顧自己身體的虛弱,立刻投入到抵禦外敵和整頓朝政的工作中。經過一番努力,終於穩定了局勢,國家逐漸恢復了生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鉗口撟舌的沉默往往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在面對不公和錯誤時,我們應當勇敢地發聲,堅守正義,才能避免災難的發生。

鉗口撟舌-成語圖片

鉗口撟舌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