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奪正
成語拼音
- qiǎng cí duó zhèng
強詞奪正成語解釋
- 指無理強辯,明明沒理硬說有理。同強詞奪理”。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您說的成語應該是“強詞奪理”。以下是爲您用“強詞奪理”造的句子:他明明做錯了事,還在那裏強詞奪理,不肯承認錯誤。
成語故事
- 以下是爲您創作的關於“強詞奪理”的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繁華城鎮,有兩個聲名遠揚的學者,一位名叫李賢,另一位叫做王智。李賢以其淵博的學識、謙遜的品格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備受人們敬重;而王智則憑藉其巧舌如簧和自以爲是的性格,也在當地小有名氣。
有一天,鎮裏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學術辯論會,旨在探討經典古籍中的一些疑難問題。李賢和王智都受邀參加。
辯論會上,衆人圍繞着一本重要典籍中的一個關鍵觀點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李賢憑藉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對經典的精準理解,提出了一個被大多數人認可的見解。他引經據典,從古籍的原文出發,結合歷代學者的註釋,清晰而有條理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其論證嚴謹,令人信服。
然而,王智卻對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並非基於同樣嚴謹的學術研究和深入的思考,而是僅僅爲了彰顯自己與衆不同,強行提出了一個與李賢截然相反的觀點。當衆人要求他提供有力的證據和合理的解釋時,王智開始支支吾吾,無法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但他不甘心就此認輸,反而提高了音量,試圖用強硬的態度和激烈的言辭來壓制李賢和其他學者。
他不顧事實和邏輯,一味地強辯,甚至歪曲經典的原意,斷章取義地爲自己的觀點辯護。面對衆人的質疑,王智不僅沒有反思自己的錯誤,反而更加蠻橫無理,聲稱自己的觀點絕對正確,指責其他人都是學識淺薄,無法理解他的高深見解。
李賢見狀,心平氣和地再次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並指出王智論證中的漏洞和錯誤。但王智依舊不依不饒,繼續強詞奪理,場面一度陷入僵局。
此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站了出來。他對王智說道:“年輕人,學術探討應當以理服人,而非強詞奪理。你這般不顧事實和邏輯,強行爭辯,不僅無法讓人信服,反而暴露了你的無知和自負。”王智聽聞此言,頓時面紅耳赤,卻依舊嘴硬不肯認錯。
這場辯論會最終以王智的強詞奪理不歡而散,但他的行爲也讓衆人看清了他的真面目,從此對他的所謂“學識”不再抱有期待和信任。而李賢的謙遜和博學則更加深入人心,成爲了人們學習和效仿的榜樣。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真理和事實時,切不可強詞奪理,否則只會讓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失去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強詞奪正-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