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聒不捨
成語拼音
- qiǎng guō bù shě
強聒不捨成語解釋
- 聒聲音吵鬧;舍捨棄。形容別人不願意聽,還絮絮叨叨說個不停。
典故出處
- 《莊子·天下》以此周行天下,上說下教,雖天下不取,強聒而不捨者也。”
成語典故
- 強聒不捨”雖然是勇壯的行爲,但我所奉行的,卻是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這一句古老話。★魯迅《二心集·關於翻譯的通信》
成語造句
- 在討論會上,他的觀點雖然不被大多數人接受,但他依舊強聒不捨地闡述着。
成語故事
- 在戰國時期,有一個名叫鄒衍的學者。他學富五車,對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有着獨特而深刻的見解。鄒衍周遊各國,宣傳自己的學說,受到了許多人的尊崇。
然而,在鄒衍所到的一個國家中,有一位名叫孟軻的大臣。孟軻爲人固執己見,總是堅持自己的觀點,哪怕面對他人有理有據的反駁,也絕不輕易改變。
有一次,鄒衍在朝堂上闡述自己關於治國理政的理念,他的觀點新穎而富有遠見,許多大臣都被深深吸引,認爲鄒衍的學說對國家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但孟軻卻不以爲然,他當場就對鄒衍的學說提出了強烈的反對意見。鄒衍試圖以平和的態度與孟軻交流,解釋自己觀點的依據和合理性。可孟軻卻強聒不捨,不停地強調自己的看法,完全不給鄒衍進一步闡述的機會。
他的聲音高亢而急切,彷彿非要讓所有人都接受他的觀點不可。周圍的大臣們開始面露難色,覺得孟軻的行爲有些過分。就連國君也皺起了眉頭,對孟軻這種不顧場合、強詞奪理的爭辯感到不滿。
儘管鄒衍始終保持着學者的風度和涵養,但孟軻卻依舊不依不饒,強聒不捨。最終,國君不得不出面制止孟軻,這場激烈的爭論才暫時平息。
然而,孟軻的這種強聒不捨並沒有爲他贏得更多的尊重和支持。相反,人們開始對他的固執和缺乏包容心感到失望。而鄒衍的學說,因爲其合理性和前瞻性,逐漸在這個國家得到了重視和應用,爲國家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交流和爭論中,我們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尊重他人的觀點,而不是強聒不捨地堅持自己的看法,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失去他人的認可和支持。
強聒不捨-成語圖片